召陵区天桥街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科技+人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5年06月12日18: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连日来,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化“五基四化”,创新推行“1479”工作模式(锚定1个目标、聚焦4个方面、明确7个定位、推动9项任务),通过“科技+人文”双机制,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合资源,精细化网格重塑治理架构。街道整合原有网格,精细化设置44个居民网格(覆盖300-500户)和 72个专属网格(覆盖商户、单位等),实现全域覆盖。配强网格力量,设立 116名网格长、138名专职网格员、765名兼职网格员,吸纳“双报到”党员、“五老”、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支撑治理精细化、专业化。

建强组织,夯实根基提升治理效能。在每个网格上建立党支部,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居民网格党支部书记由党员网格长或党员骨干担任,专属网格党支部书记则由街道党工委选派班子成员和中层党员干部担任。街道还创新“党建+”工作,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动、志愿联盟、文明联创、活动联心的“五联”工作模式。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群众工作法,组织和带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优化平台,智慧服务赋能基层治理。依托“智慧漓江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网格管理、智慧党建等八大模块),构建 “125”快速响应机制:1分钟接收诉求、2分钟响应反馈、5分钟网格员到场。平台具备重点人员监控、火情预警等十种功能,实现居民“指尖上报”、网格“云端响应”、问题“秒级处置”。年初以来处理事项 114件,办结率100%。“生活方便多了,问题处理很快。”居民宋阿姨称赞道。

创新机制,高效协同推动治理升级。天桥街街道积极构建“平急转换”治理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力量统筹等,实现基层治理从日常管理向应急处置的高效切换。推行“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机制,搭建网格议事平台,通过“天天敲门组”“小板凳议事会”等微治理载体,建立“提事—议事—决事—评事”四步工作法。创建“小杰听您说”“爱心妈妈调解团”等自治团体,年均化解邻里纠纷200余起。年初以来,天桥街街道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0%,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7%,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显著增强。依托“天桥义工”品牌,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探索实行“时间银行”、“银发享”互助养老“4+4”服务等模式。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可转换为积分存入“时间银行”,参加多种兑换活动。截至目前,天桥街街道累计发放“时间银行存折”828本,志愿者储存志愿服务时间达6万多个小时,以志愿服务换“服务”4000多次。(苏焕祎)

编辑:林辉  审核 :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