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7月1日,千口镇党政班子成员带着全镇党员的深切关怀,敲开了一扇扇写满岁月印记的大门,为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们送去组织的问候。这些历经烽火洗礼、见证共和国诞生的老党员,是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更是镇里弥足珍贵的“红色宝藏”。
红色包裹承载敬意,声声关切温暖人心。走访人员每到一户,都郑重送上精心准备的“红色包裹”——包含夏凉被和冰丝凉席。在大清村93岁老党员梁付针家中,包村领导俯身倾听她追忆1942年火线入党的故事,关切询问其身体状况与生活所需:“梁老,您是咱们党的宝贵财富,有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组织!”声声问候,包含着“党”的关怀,句句叮咛,传递着“家”的温暖。
“银发话筒”传音赤诚,口述历史砥砺新人。在走访老党员时,镇党委特意安排了年轻党员随行聆听。吕村95岁的梁付芝虽行动不便,但面对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年轻面庞,打开了尘封的记忆闸门,讲述起目睹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时却声音洪亮、神采奕奕,用颤抖却有力的声音叮嘱:“要记住党的恩情,好好工作,为人民服务!”这跨越代际的对话,让红色历史在口耳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砥砺年轻一代初心使命的生动课堂。
基层治理映照初心,牢记嘱托赓续星火。在苏翟柴融合治理片区,95岁老党员库雪维精神矍铄,忆及当年动员妇女支援前线时依然神采飞扬,她紧握慰问人员的手,语重心长:“看到镇上如今发展得这么好,打心眼里高兴。你们要把苏翟柴融合治理片区建设好,把党的好传统、硬作风一代代传下去啊!”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是激励全镇党员干部勇毅前行的精神火炬。
此次走访慰问活动,不仅为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们送去了物质关怀与精神慰藉,更是一次生动的初心寻访与信念教育。镇党委书记吴静杰表示,将持续落实关爱老党员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深入挖掘他们的红色故事,以抗日堡垒“武联防”、孟庄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为依托,将其作为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引导全镇党员在感悟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伟力,让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澎湃不息的“银发力量”。(武子昂/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