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丘古城是明清归德古城,考古发现,地下还叠压沉睡着至少六座古都城。按史料记载,最古老的那座古城,应该就是商族立国的亳都了。
日月更替,沧海桑田。那些经过岁月的刻刀雕刻后依然耀眼的遗珠,如阏伯台、王亥雕像、汤王台、伊尹墓、桑堌集、枣冢庙、微子祠和诸多先商和商朝的文化遗址,仍然可以带领我们去感受那个曾经影响中国夏商时期重要历史进程的古都城。
从“三皇五帝”的远古传说走来,让我们走进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夏商时代,探寻商丘作为“华商之源”的来龙去脉。
玄鸟生商开启恢宏商族史 避害八迁抒写仁德爱民卷
《诗经》里有一句美丽的诗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说帝喾次妃简荻在洗澡时,一只玄鸟飞来,诞下一枚卵。简荻取而吞之,怀孕生下了契。
在商丘古城西南方向的睢阳区高辛镇潘庙村,建有帝喾赏花宫。据传,简荻就是在这儿食卵诞商。
据考证,契之前确实有一支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族,迁徙到商地定居。《诗经》中美丽的“玄鸟生商”神话,并非凭空臆测。
契长大后,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成为商的始祖。在商丘古城西南角的阏伯台上,有阏伯庙,里面居中供奉的阏伯,就是商族的始祖契。有这样一种说法,阏伯封商,开启商国,主火正,死后葬在阏伯台下。因此,阏伯台是最早的商丘,商丘也因此得名。
现在,在商丘古城南湖畔,有一处叫八关斋的景区。在八关斋景区内,有一口井,叫禹王锁蛟井。传说大禹治水时,制服了兴风作浪的九条恶龙,其中的一条就禁锢在这口井中。
史料记载,大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帝禅让称帝,禹的儿子启改变禅让制建立夏朝。而与大禹同处一个时期的契“封于商”建立的商国,作为属国一直伴随着夏朝的历史演进,并最终灭夏建立商朝。
阏伯台
阏伯庙两侧的殿堂,分别供奉着昭明和相土。昭明是契的儿子,相土是契的孙子。史料记载,契之后,由他的儿子昭明继承火正和商部落首领之位。昭明带领族人开拓疆土,先后在藩和砥石一代活动,并在砥石建立陪都,扩大了商部落的疆域。
昭明的儿子相土,是一位非常卓越的领袖。《商丘县志》载:“相土,契之孙,封商丘,代阏伯主火祀。能益恢先绪,有盛德,入为王官之伯,出长诸侯。诗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不但继承先祖主持火祀,而且统领族众,大面积地开拓疆土,在边远的地方都有了商国排列整齐的军队。相土以商丘为中心,把势力拓展到黄河下游的黄海之滨和附近海岛的广大地区,还在泰山附近建立了东都。
相土还有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驯服了野马。《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四马驾车,起于相土。”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儿子曹圉继位。曹圉死后,儿子冥继位。冥任夏朝的司空,是在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国语·鲁语上》载:“冥勤其官而水死。”冥在治水中献出了生命。后世之人奉冥为水神,称之为玄冥。华商始祖王亥就是冥的儿子。
相土驯服野马,王亥驯服牛,极大地推动了商国农牧业的发展,为后来的成汤推翻夏朝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王亥死后,商王又传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主癸之后,由天乙继位。天乙就是成汤,又称商汤。
史载,在商王传承过程中,商族在故都商丘周围进行了八次迁徙。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商先公的八迁。
在夏朝,商国是一个相对比较发达的诸侯国。但商先公不在宫殿中享受王的尊崇,为什么还要进行频繁的迁徙呢?
《尚书·盘庚篇》说:“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是说从前上天盛降大灾,先王不安于自己所作的都邑,为了臣民的利益而迁徙。这说明商先公迁徙,是为了使民众躲避自然灾害,“视民利用迁”。
商族人尽管多次迁都,但总是围绕商丘,不忘祖地。
据文物部门考察,在商丘市境内发现的数十处古文化遗址,几乎都有商文化堆积。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商丘半塔遗址、柘城县孟庄商代遗址和山台寺遗址、夏邑县清凉山遗址、睢阳区潘庙遗址、虞城县马庄遗址。
半塔遗址位于商丘古城南约45公里的睢阳区宋集镇半塔村北50米处。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米,略高于地面,上面灰土层内含有各时期的杂乱陶片,半米以下为商、周文化层,有大量的先商文化遗迹。发现有陶窑遗迹、兽骨化石和鹿角化石。
柘城县孟庄商代遗址位于柘城县城西7公里的孟庄村。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遗址中发现了商代窑址1座、窑穴25座、房基9座、冶铸作坊基址1处、灰坑3个、墓葬7座、3处较大夯土台基址。在冶铸作坊里还出土了三件青铜礼器和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树皮纤维编制的鞋底。先商氏族在那时候就有穿鞋的习惯了。
夏邑清凉山遗址里发现了灰坑、房基和灰沟等商文化遗址;虞城县马庄遗址发现了殷商殷墟类型文化;柘城县山台寺遗址发现埋了九个整牛和一个鹿头的祭祀坑……
这些文化遗址的发掘,更加雄辩地证明,商族曾经在以商丘为中心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王亥服牛易物开商业先河 商人溯源商丘拜华商始祖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传承数千年的中国商业文明,融入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长河中,波澜壮阔、浩浩荡荡。追溯它的源头,就在商丘这片亲商、爱商、尊商、富商的沃土上。
在华商文化广场,从阏伯台沿中轴线向南不远,耸立着一座高达9.9米的铜像。这尊铜像就是华商始祖王亥像。
王亥立于高台之上,伟岸挺拔、目光炯炯。虽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但王亥开创中国商业文明的智慧和指挥一个部落开疆拓土、游牧经商的王者气度,仍卓然不凡、令人肃然起敬。
拨开浩瀚的历史典籍,探寻大量的文物考古遗迹,默立在这个由2万多个商字组成的万商广场上,仰望商祖王亥庄严肃穆的铜像,一部商业起源史,奔涌而来。
王亥是契的六世孙,玄冥的儿子。王亥在帮助父亲冥治水中立过大功,备受商人爱戴。王亥最了不起的,是“服牛经商”。王亥在父亲冥死后继承了商国王位。王亥带领族人驯服了牛,还发明了牛车。商国农牧业发达,产生了一些过剩物品,王亥就带着人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交易。
王亥将剩余物品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易的行为,开创了中国以物易物商业贸易的先河。
《管子·禁藏》说,商国人做买卖,“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因为从事交易的是商国人,其他部落的人就称他们为“商人”,对他们所交易的物品,称为“商品”。
商人、商品的称谓,就起源于这儿。
《中国史稿》中说:“因冥子王亥的时候,开始利用牛作为负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有易氏夺取了王亥的牛,杀死王亥,双方因此冲突起来。王亥子上甲微借助河伯的武力,打败有易氏,杀了有易氏国君绵臣,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王亥在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上甲微也受到隆重的祭祀。”
作为商业起源地,商丘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商丘作为商朝都城,贸易非常繁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市”“肆”一类的交易场所。据河南省博物院专家考证,商丘还是中国货币的发祥地。商族人在以物易物的过程中率先把海贝作为中介物。海贝就成了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早的货币。春秋时期,商丘还出现了中国有关征收关税的最早记录,
自2006年以来,每两年一届,在农历九月初九,商丘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华商节。华商节期间,世界华商云集在华商始祖王亥像下,拜谒始祖,追思商德,强化交流,共襄中华商业发展盛举。
成汤灭夏都亳领商朝盛世 微子获封立宋归商族故地
华商文化广场
华商文化广场的大门,名三商之门,喻意“三商之源”。玄鸟生商,王亥经商,是其中两源。另一个“商源”,指“成汤都商”。
《史记·殷本纪》载:“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成汤继承王位后,把商国的都城又迁回到先王帝喾的旧都——亳,还写了《帝诰》,就是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在商丘古城南约25公里的睢阳区坞墙镇南亳村,建有一座汤王台,就是为纪念成汤都亳而建。
汤王台
汤王台为仿汉建筑,台高18米,81级台阶,自下而上逐层台阶加高进入大门。拾级而上,迎面的大殿是汤王殿,内供汤王塑像。大殿东西两侧墙上绘有八幅歌颂成汤功绩的彩色壁画,分别是:成汤助耕、葛伯仇饷、汤伐葛伯、成汤灭夏、成汤都商、以仁治国、网开三面、桑林祈雨。台上东部建有比干殿、钟楼和东偏门;台上西部建有微子殿、鼓楼、西偏门。大殿东西两边分列辅佐商汤的左、右丞相塑像:仲虺和伊尹。
汤王台处不但是成汤回迁后的商国都邑,还是成汤灭夏后的商朝都城。
距汤王台东北17公里(商丘古城东南25公里)的虞城县店集乡魏堌堆村北,安葬着辅佐成汤治理天下的中国第一贤相伊尹。伊尹墓始建于3500多年前,墓冢高3米、周长50米,周围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柏环绕。墓前有伊尹祠,内塑其像,历代修葺。1978年,在伊尹墓西曾出土大量商代、周代、汉代时期的陶片。伊尹墓旁,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逢古会,已传承千年。
成汤回迁都邑后,商国迅速兴旺起来。商国的兴旺得益于相土“乘马”拓疆扩展的势力范围、王亥服牛经商积聚起的丰厚物资和历代商王亲民爱民积累起来的广泛民意,更得益于成汤仁厚爱民,礼贤下士,善用人才。
商汤用人不论身分贵贱,唯才是举。仲虺是贵族身分,被他任为左相,而另一位著名的宰相伊尹,则是奴隶出身。
商汤为了得到伊尹辅佐,亲自驾车到山野中礼聘伊尹。伊尹不愿出山,躲到一个土丘上。商汤又找到土丘,最终见到了伊尹。伊尹被汤王的真诚感动,就出山辅佐。
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佐下,商汤诛灭夏桀,建立商朝。
商汤“以仁治国”。这其中,有个“桑林祈雨”的典故,可以窥斑见豹。
商汤祈雨的地方,在商丘古城东约50公里的夏邑县桑堌乡桑堌集。
商朝时期,桑堌集处长满桑林,其中有一株巨大的桑树“参天而立,枝繁叶茂,状若华盖,独秀林中,众谓此树乃天地之精华所聚”。据《吕氏春秋》记载,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祈福于上帝。雨乃大至。后人为纪念商汤祈雨,就称他祈雨的高台为桑堌。
在桑堌集东南约500米吴家寺村有一处大型古文化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吴家寺遗址发掘出多个汉画像石墓,时代为西汉前期。其中有几块画像石的内容尤为奇特,在凸形高台上植有常青树,树上一鸟,形似燕子。凸形高台上还有一竖杆,杆上有绶带系璧。高台建筑是“商族人”特有的建筑形式,树上立一鸟应是喻“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璧为祭天的重器,用绶带系璧于高台立杆上应是一种祭祀行为。这些西汉的画像石,正是反映商汤在桑堌祭天祈雨的故事。
成汤开创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长达500年。
但商朝的都城,并不全在商丘,而经过五次迁移,史载有“前八后五”之说。
汤在商丘建立都城后,历十代至仲丁。仲丁迁都于隞。大多数学者认为,郑州商城遗址就是“仲丁迁隞”的隞都。
河亶甲时,又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盘庚迁殷,在商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盘庚之前,从汤至阳甲(盘庚前的商王),传十代十九王,约300年,为商朝前期;从盘庚至纣,传八代十二王,凡273年,为商朝后期。
“仲丁迁隞”之后,在商丘遗留下来的商族遗民,祭祀先祖,守护故都,继续在商丘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后来,纣王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商丘作为商的宗祠所在地,难免兵革之争。
枣冢庙
在商丘古城西南方向约12公里的睢阳区勒马乡,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枣冢庙。里面祭奉着帮助武王灭掉商朝的大将黄飞虎。
相传,商朝的大将黄飞虎,目睹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黎民,便毅然倒戈,投奔周武王姬发。有一天,黄飞虎率军,见这里遍植枣树,丘壑纵横,是理想的伏击歼敌场所,于是就率军在这里与商朝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战,并大获全胜。为了纪念黄飞虎大捷,后人就在此修了一座庙宇。随着历史的更替,庙宇几经废弃重修。现存的枣冢庙为明代建筑,共分三节九院,占地3780.25平方米,蔚为壮观。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周公旦平叛将武庚杀死,然后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回商族宗祠地商丘立宋国。
从阏伯台到王亥像,从华商文化广场到汤王台、伊尹墓、桑堌集,再到枣冢庙、微子祠。穿行在古柏厚土之间,手抚古建筑的青砖蓝瓦,探访一处又一处商丘境内的古文化遗址,蓦然回首,像穿越了数千年,不禁唏嘘慨叹。
先商氏族从一个美丽的传说“玄鸟生商”开始崛起,到“王亥经商”开创中国商业的先河,再到“成汤都商”在商丘建立商朝的国都,最后落脚到周朝建立、商的后裔微子启归封到故地。古老的商人在商丘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中华民族夏商时期1000余年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商丘被誉为“华商之源”,彪炳史册。(刁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