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大型探访解析秦汉篇

2017年04月18日00: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商丘市现有睢阳、梁园两区,两区名称的由来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秦汉。商丘古城所处的睢阳区,因位居古睢水之北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在这里设的就是睢阳县,隶属砀郡;西汉时期,商丘是汉梁王的封地,睢阳城为梁国都城,其中梁孝王刘武“筑东苑,方三百里”,作为皇家园林极尽繁华,“东苑”即后来广称的“梁园”,梁园区由此得名。
      大量史料记载,时称睢阳的商丘古城,一度成为义军抗秦、楚汉相争的前沿。西汉延续到东汉,睢阳城作为梁国都城,展示给后人的更是气势恢宏、风云跌宕的汉梁历史画卷。
      春暖花开,杨柳吐新。从《诞生“圣人文化圈”的古宋名都》穿越而来,继续探访,让我们进入秦汉,感受商丘古都城“三百里梁园”折射的汉梁文明。

商丘古城南城湖下,叠压着汉朝梁国都城睢阳城

寻踪秦汉 看古都城风云跌宕

我们穿行于商丘乡野间,稍微注意,就会看到青瓦形似鱼鳞、屋檐状如飞翼的民居建筑。而这种建筑风格,体现的正是秦砖汉瓦的千年传承。

三陵台

在三陵台,梁园区王楼乡宣统委员黎建峰介绍,新中国成立初,群众在堌堆上拉土时,就曾捡到不少带有画像的秦砖和各种纹饰的汉代瓦当。据市博物馆馆长王良田介绍,在平台遗址处,汉代的砖瓦堆积有一米多厚。另外,在清凉台、灵台、阏伯台、金果园等处,也都发现了很多汉代砖瓦、陶器。
      说到秦朝,我们从陈胜说起。永城芒砀山主峰西南麓,青松翠柏的小路尽头,便是陈胜墓。史料记载,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首伐暴秦,先后占领酂城、柘城。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刘邦以豪放的王霸之气兴师芒砀,与项羽征战商丘,当时属秦朝砀郡的睢阳城曾在楚汉战争中起过不小作用。
      刘邦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再次实现大一统。同时,时称睢阳的商丘古城作为汉梁王的都城开启了新一轮的辉煌。
      距离商丘古城90多公里的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拾级而上进入凿山而成的梁孝王墓,该墓“斩山为棺,穿石而藏”,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石崖陵墓。据《汉书》载,梁孝王墓内仅珠宝玉器就随葬十余万斤。梁孝王王后墓规模则是北京十三陵定陵的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加之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陶俑、钱币、鎏金车马等,足可见梁国的富足与奢侈。
      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刘恒之子,与景帝刘启是同胞兄弟。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刘武从淮阳王被改封到商丘,成为梁国国君,都睢阳。刘武能改封,是文帝听了太中大夫贾谊的建议,旨在“扦齐赵”“禁吴楚”。梁国是诸侯王中的大国,其辖区“北至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多大县,居天下膏腴之地”。刘武在位25年,死后谥号孝王。刘武时期,梁国成为西汉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不仅刘武,其后的诸代梁王如刘买、刘襄、刘无伤、刘定国、刘遂、刘嘉、刘立、刘音等,也大多葬在芒砀山。如今,在此已发现21座梁国王陵,形成一个庞大的墓群,这也是迄今为止被国家权威部门和专家称为“全国分布最为集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汉诸侯王墓群”。
      东汉200余年间,梁国依然存在,仍都睢阳。芒砀山的梁王墓群中,不乏东汉梁王的墓室。刘永、刘纡父子是东汉最初的两代梁王。梁孝王的八世孙刘永在王莽篡政后在睢阳起兵,接受了更始帝刘玄给他的梁王封号。更始帝失败后,刘永在睢阳即位,自称天子。
      如今在睢阳区勒马镇、宁陵县张弓镇等地,仍流传着王莽赶刘秀、“刘秀勒马回头望张弓”的故事。史载,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建立东汉政权后,兴兵讨伐刘永,围困睢阳城数月之久。刘永先后逃往虞城、亳州,两年后潜回睢阳又遭围攻,“城中食尽”,逃至酂城,途中被追兵所杀。其后,刘纡、刘畅、刘坚、刘匡、刘成、刘元、刘弥相继任梁王。

探访遗址 读汉兴地厚重历史

商丘古都城的历史是文明的叠压,有“城摞城”之说。梁国故都睢阳城城址,正在明清归德府南城墙外的湖水之下。

登上商丘古城南城楼往南看,宽阔清澈的南湖尽收眼底。而由此上溯2000多年,这里密布的却是秦汉睢阳城美轮美奂的女郎台、雀台、蠡台、吹台、耀华宫等。

睢阳城最初是秦灭魏统一之后所置。约公元前221年,秦置睢阳县。西汉梁国从汉文帝少子刘揖为梁王时,始都睢阳。公元前168年,淮阳王刘武改封梁王徙都睢阳后,大规模扩建睢阳城。史书记载:“城方三十七里,二十四门。”城内居9万户人家,是当时“著名都会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考古发掘证实,睢阳城就建在睢水北岸、春秋宋国的城址之上。宋国宋城本就高大坚固,刘武又在宋城之上加宽加高,令睢阳城更加雄伟。当时的民工,还以此创作了著名的《睢阳曲》。

刘武领衔的梁国不仅富庶繁华,而且作为军事重地为西汉政权的巩固立下奇功。公元前154年,西汉发生七国之乱,刘武凭借高大坚固的睢阳城池,拒吴楚于城外三个多月。睢阳城像一把坚实的枷锁,将吴楚之兵牢牢钉在西进长安的路上,成为西汉中央朝廷的东方屏障,保证了西汉政权不被颠覆。

西汉梁国还是“丝绸之路”丝织品的原产地之一,睢阳生产的绢帛是长安皇宫的贡品。汉代丝制品中,尤以织锦最为著称,而汉代织锦中又以襄邑睢县所产最为著名。这里曾是全国最大最主要的织锦原产地,故左思《魏都赋》有“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缌清河”的概括。为此,朝廷还在襄邑设有专掌为皇室制作高级丝织服物的“服官”。

考古发现,梁王汉墓群有大量金缕玉衣和很多玉制品,如雕龙琢凤的玉璧、象征王权的玉戈以及玉佩、玉舞人等。当时中原并不产玉,如此数量上乘的玉来自哪里?据史料记载,梁国使用的玉都来自新疆,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运至中原商丘。由此,不但见证了西汉王朝贵族身后的奢华,更见证了当时商丘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

西汉“文景之治”盛世的出现,与梁国为中央输送了大批人才密切相关。西汉名相申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名将灌婴以贩布起家成为“开国功臣、治国名相”;名将鸾布在七国之乱时平叛有功,复为燕相;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人多大略,所推举皆廉士”,多次与匈奴交战;桥玄慧眼识曹操,身为大司徒(相当于丞相),身居高位不以权提拔近亲,而举荐贤士。

重游故景 叹三百里皇家园林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唐代李白一首《梁园吟》,将西汉梁国的梁园吟唱得淋漓尽致。如今漫步三陵台,苍松翠柏间,一块“李白醉酒处”的石碑映入眼帘,不禁令人感怀古今。

《史记》记载,刘武筑梁园,“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园内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陵园为一体,是供王侯游猎、出猎、娱乐等多功能的苑囿,“三百里梁园”名动天下。

睢阳区文物局工作人员陈懋领介绍,历史记载中确有“三百里梁园”,在考古发掘中已经探明,梁园的中心为平台,包括了周台、商丘古城城南和清凉寺等诸多汉代遗址,“梁园里面的景观并不连贯,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七台八景”。

汉梁园“七台八景”之说流传已久,通过查阅史料,结合专家学者所说,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考察。“七台”指:平台、朱台、文雅台、蠡台、三陵台、清冷台、青陵台;“八景”有五景载于《西京杂记》中:栖龙岫、落猿岩、雁池、鹤洲、凫岛,另有修竹园、孟诸泽和百灵山。

在商丘古城东北的示范区张阁镇平台村,有一块清光绪十九年所立的平台寺碑记,上面记载了平台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平台始为春秋时期宋平公所建高台,梁孝王兴之所至将其发扬光大,在其上建行宫,自古皆为梁园一景。村民说,新中国成立后平台寺还巍峨依旧,后“破四旧”被毁。附近上年纪的村民都知道平台是梁孝王所筑宫殿。平台遗址东侧的示范区沈楼村头,一棵两千多年的银杏树枝繁叶茂,见证了西汉梁国的盛景繁华。

朱台遗址

离开平台,继续北行,来到朱台,“朱台遗址”的文物保护碑赫然在目。朱台也叫古吹台、赭霞台,位于梁园区中州街道办事处朱台村北约300米,现存土台高8米。西汉时刘武登此台时,曾赋诗“身在瑶池映赭霞,紫气东来照孤家”,得名“赭霞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之族亲朱江奉旨赴山西洪洞寻祖,曾在此台停留,故改名“朱台”。

文雅台


      由北向南,至商丘古城南湖东南畔的文雅台,是当时孔子在宋国的讲学旧址。史载,梁孝王在此建亭台楼阁,曾邀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在此燕集倡和,故有文雅之名。土台高2米、面积8800平方米,管理员、义工孙玉英介绍,文雅台原有房舍数栋,院内有两层六棱亭,亭内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图碑,传为唐吴道子所绘。现存孔子石刻画像残碑等,珍藏于睢阳博物馆。
      蠡台如今已不存在,原址在归德府城南。西汉景帝时,梁孝王刘武建梁园,在三陵台建了许多亭台楼榭,使之成为梁园中的胜景之一。
      清冷台,也叫清凉台,是千年古刹皇家寺院清凉寺所在,也是西汉梁孝王之行宫,至今保存完好、香火旺盛。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从长安至梁园,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载客梁园”的千古名句。青陵台,也叫女郎台,在蠡台西侧,今址在商丘古城西南十里的龚庄村。
      “八景”之中的栖龙岫,今在虞城县乔集乡六庄小学院内。据该校教师杨功利、徐玉龙介绍,此高台原是一座高大突兀、景色秀丽的土山,当地人也称龙啸堌堆,台上所建寺院在“破四旧”时被拆,土台也因村民拉土盖房被平低,前几年还有外地道人来台前烧香。至今,裸露于土台上的古庙砖及残存碑碣仍在。名载史册的栖龙岫居于虞城最东北部,距睢阳故城45公里,由此印证了古梁园的范围之广。
      修竹园,今在商丘古城东南十里的陈坟村西南。孟诸泽,因黄河历次泛滥淤积,现商丘境内已看不到踪迹,而在山东单县浮龙湖内仍有其名其景。

名流云集 吟最华美汉梁诗赋

西汉时期作为梁国都城的睢阳城,在梁孝王治下经济文化空前辉煌。梁国聚集了一大批文坛名流,写辞作赋蔚然成风,成为汉赋兴起之地,“三百里梁园”则是他们吟诗作赋的最佳集聚地。

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广招人才,又爱好文学,所以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离开吴王来到梁孝王身边,司马相如也宁愿放弃朝中的郎官之职,来到梁孝王门下。刘武周围聚集了许多当时已显名并流传后世的文士、辞赋大家,主要有枚乘、司马相如、邹阳、严忌、羊胜、公孙诡等。
      “梁客皆善辞赋,乘尤高。”枚乘在梁园作《梁王菟园赋》,菟园即梁园,枚乘是梁孝王的主要宾客之一,对梁园的繁华有切身感受。枚乘之赋铺张夸饰,对汉赋的博大恢弘气势有一定影响,对后世的辞赋创作也有一定程度影响。南北朝时期江淹作《学梁王菟园赋》,就明确指自己是在学枚乘。
      司马相如是蜀郡人,汉赋著名作家,客居梁园数年,留下“子虚乌有”等著名典故,并留下“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等经典感慨。他原受汉景帝武骑常侍之封,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带领诸文士来朝,相如便托病辞职,客游于梁。其名作《子虚赋》即作于梁园。
     邹阳是齐人,谏吴王不听,遂改投梁孝王。在梁时,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士,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
      说到这里,我们还有必要介绍一位大家,即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贾谊一生与商丘古都城情缘颇深。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 年,32岁的贾谊随梁怀王刘揖入朝,梁王坠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心情十分忧郁。梁怀王无子,按例其封国就要撤销。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
       由此可见,当初如果不是贾谊的建议,梁国就有可能被撤,也不会有梁孝王广筑“三百里梁园”盛景。
       就梁国辞赋创作而言,贾谊也有启蒙之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赋七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五篇,其中《旱云赋》作于汉文帝九年,时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众多的文人雅士集聚梁园,挥洒豪情,书写心志,感怀古今。那是文学史上的辉煌时期,汉赋大腕赏玩梁园,风雅相聚,饮酒吟诗,恣意汪洋。梁园,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的抒情理想之地,如岑参、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梁园、登吹台,凭吊怀古,吟诗赋词。
      两千多年来,“三百里梁园”的文化盛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屹立于中国古典文学殿堂,在作为西汉梁国国都的商丘古城,汉梁文化也成为后人探讨传承的追捧选题。(刁敬先 高会鹏)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