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滩涂地” 踏上“康庄道”——范县陈庄镇东宋楼村整村搬迁侧记

2017年06月06日00:00

来源:大河网

  范县陈庄镇东宋楼村,是该镇唯一一个全域滩区村。自去年8月份起,该村村民陆续走出滩区,搬进政府为他们新建的荷香社区,从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在新的家园中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DSC_5819hl_副本

  6月4日,记者走进范县陈庄镇荷香社区,眼前一派和谐景象:一栋栋社区居民住宅楼设计新颖、造型别致,一条条水泥路将住宅楼连接成片、形成一体;近处的长廊、篮球场已基本修建完毕,等待进一步完善即可投入使用;不远处的凉亭中和长凳上,社区居民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聊着闲天、拉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DSC_5821hl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省积极推进黄河滩区扶贫搬迁工作,范县陈庄镇被纳入河南省第一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受到全省上下的广泛关注。时任省委书记郭庚茂先后3次深入陈庄镇,现场调研指导,强调要扎实做好黄河滩区扶贫搬迁工作,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关键之仗。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黄河滩区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狠抓工作落实,强力推进范县陈庄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建设,荷香社区应运而生。

  荷香社区因陈庄镇发达的莲藕种植产业而得名,建设居民楼56栋,可容纳1100余户居民入住,在集中安置东宋楼村、邢庙村共742户2277人入住的同时,还可满足部分周边群众的需求。社区内建有1所幼儿园,已启动招生工作;1所小学,计划于今年9月份开始招生;礼堂、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等设施达到基本使用条件;道路、给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完善,这样的条件,相比市城区内部分社区也不遑多让。

DSC_5834hl_副本

DSC_5837hl

  扶贫搬迁省开支 社区新房变婚房

  走进社区居民宋新峰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红喜字。“去年10月份娶的儿媳妇进门,这还不到一年,喜庆劲儿没过去呢!”宋新峰一边招待记者,一边热情地说,“结婚最重要的是婚房,我们正巧赶上好政策,就借着扶贫搬迁的东风,让儿子直接把婚结在了新房里。”

  宋新峰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常年带领村里部分村民在新疆、内蒙古打工,从事矿山设备安装工作,行情好时月收入可达万元。他是村里的积极分子,征求搬迁意见时,他第一个同意;需要交付定金时,他第一个签字交钱;当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后,他带头搬迁入住。宋新峰说:“我们兄弟两个加上老父亲,一共要了3套房,算上拆迁、人头等各类补贴,每套房只需要再拿几千块钱就够了,比起自己在村里盖新房节省了将近30万元,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呢?”

  结新婚、住新房,这双喜临门的好事,着实让宋新峰激动了一把。“干净的社区、整洁的新房、便利的条件,这是很多农村人一辈子也不敢想的生活。我家能娶到这么好的儿媳妇,这新房算是出了大力了。”宋新峰半开玩笑地说。

  与宋新峰家情况相似,东宋楼村有10余户村民把新房当作孩子的婚房,荷香社区的人气一天天旺了起来。

DSC_5832hl_副本

  日常生活变化多 不变的是邻里情

  相比于宋新峰家中的喜庆,64岁的社区居民李帅坤老人家则显得整洁素雅了许多。李帅坤是一位老知识分子、老党员,也是个爱干净的人。过去住在老村的时候,他总会把房前屋后、院里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说:“我身体不好,而且孩子都不在家,因此耽搁了,半个月前才搬过来住。”虽然入住时间不长,但新社区却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生活环境。“过去村里灰尘大,打扫一次屋子不到一天就脏了。还有杨絮飘飞的问题,严重时会引起皮肤过敏和呼吸道疾病。”老人说,“现在好了,打扫一次撑上一个星期都脏不了,也不用担心杨絮的问题了。”

  第二个变化是生活条件。老人给记者作了个对比:过去抽水喝,现在用自来水;过去烧煤球、用气罐,现在家家通上了天然气;过去的砖瓦房变成了楼房,旱厕变成了水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群众对生活的希望被点燃了,干劲儿也鼓起来了。扶贫搬迁是政府真正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老人说。

  住进新社区,还让老人的生活发生了温馨的变化。老人有3个孩子,除小女儿仍在读研外,两个儿子李由国和李由杰都已成家立业,分别在北京郑州工作。“过去住在老村,环境又脏又乱,条件也不好。孩子们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在家住不惯,有时想回也回不来,一年能见一次就不错了。”老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两个儿子一有时间就会回家住几天。想想以后能经常见到儿子、孙子我就高兴,老了老了终于享上福了。”

  除了变化,老人认为,社区建设充分考虑了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因此大家的生活方式基本保持不变。“虽然搬进了新社区,但住在身边的依然是那些老邻居、老乡亲,大家仍像一家人一样。”老人兴奋地说,“政府在社区内修建了游园、广场、长廊,甚至在每栋楼头都安装了长凳,为大家提供了聊天的地方,这些都是老村里没有的。大家茶余饭后的生活更丰富了,联系更紧密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老人还说,每户人家都有一间储藏间,既能住人,又能存放农机农具,免除了很多上下楼的苦恼;社区距离老村和农田很近,骑自行车10分钟就能到,种地基本不受影响,这些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他很满意这样的生活。

DSC_5844hl

  群众工作讲方法 美好未来更可期

  要把一项政策推行下去,做好群众工作是首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群众搬迁的总体意愿是很强烈的,但是持观望态度、心里有顾虑的人也不在少数,大家的想法都没错。”东宋楼村党支部书记宋占良回忆起过去工作的点点滴滴,感慨地说,“扶贫搬迁是个好政策,能不能落实下去,就要看基层干部有没有好办法、肯不肯办实事了。”宋占良是个脑子活、办法多的人,他在挨家挨户做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搬迁意愿最强烈、行动最积极的一部分人,实现了先搬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批,有条不紊地做好了搬迁工作。目前,除30户村民因新房装修尚未入住外,其他村民已全部完成搬迁。今年5月5日,东宋楼村正式启动拆迁,仅一个月时间,已基本拆迁完毕,这个滩区里的小村庄即将“消失”。

DSC_5816hl_副本

DSC_5847hl_副本

  “虽然挺想念在老村的日子,但新社区的生活还是比以前强多了。社区吸引了部分邻村人入住或前来做生意,还通上了小公交,方便了群众、集聚了人气、带动了经济发展。”宋占良说,“考虑到社区老人多的因素,我们正与有关部门协调对接,积极筹建高标准养老中心,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并帮助部分居民寻找就业门路,让大家不仅住得下,而且住得好。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荷香社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濮阳日报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平台专稿 记者 文/王振巍 张同乐图/黄立 通讯员 季玮 马辉)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