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夏”时节,走进夏邑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塑料大棚,成方连片,汇成白色的海洋;刚收割过的小麦地里,一道道机耕耧沟里已冒出玉米新芽……这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来自夏邑县实施科普兴县的决策,来自健全的科普机制、完善的科普保障、不断提升的全民科学素质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2004年、2011年,该县两度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2013年被省科协授予“先进科普示范县”称号,2015年被省科协、省财政厅评为“优秀科普示范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先进县”。眼下,科普创建进展如何?能否完成既定目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到该县进行了专访。
健全科普创建机制与保障体系
在夏邑县胡桥乡万亩西瓜基地,记者见到了县科协主席杜成振,问起近年科普经验和体会,他深有感触地介绍道:
在健全科普创建机制方面,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组,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村(社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下发了《夏邑县创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和《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测评指标》,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对县直各单位及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了科普工作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科协牵头、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完善科普创建保障体系方面,县科协独立建制,具有完备的办公、交通、通讯、宣传设施,实现办公自动化。全县24个乡镇都组建了乡级科协,727个行政村全部建有科普活动小组,培育科普示范户4500户。建立20个县级学会,15个企业科协,6个县级科普工作队,102个农技协,会员1.9万人。每年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主题科普活动都有专项财政经费。
该县现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栗城故址、隋唐大运河汴河段遗址、孔子还乡祠等科普场馆11个,大小游园和广场等科普活动场所8个,210个科普惠农服务站,32个乡级科普活动站(室),635个村(社区)级科普活动站(室),100个科普画廊,11处省市县级科普教育基地,63处省市县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7个省市级科普示范乡镇。投资近10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夏邑县科技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初步形成了以县科协为中心,以乡镇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以农村科普示范户、科技致富能手为骨干,根系千家万户的科普网络体系。
千方百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在太平镇农业生态园,县长刘海鹰介绍了夏邑重点实施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程:
自2011年以来,该县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开展了“科技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重点科普宣传活动;开展了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夏邑站活动、河南省“科普进园区”商丘夏邑报告会、太平镇中心社区科普活动。
农村围绕畜牧、林果、特色种植、民风民俗等生产生活领域,采取现场咨询、课堂培训、田间指导、上门服务、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三下乡”活动。城区围绕反对邪教、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环保消费主题,制作板块、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赠送科技书籍,举办“科普一条街”大型活动。利用“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张贴各类实用技术挂图,在县电视台、电台开办《科普大篷车》《农民之友》《卫生健康》《科技兴农》等节目。科协网站设置了《科学普及》《科普园地》《学会之窗》《青少年工作》《全民素质工作》等20个栏目。将社区科普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科普示范社区和科普示范家庭活动相结合,使封建迷信得到遏制,形成了健康科学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普日、科普报告会、科幻绘画大赛等各类科普活动2万场次,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建成夏邑县实验小学、夏邑县直第二小学、夏邑县孔祖中学等3所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在校生科普活动参与率达98%。县科协、农业、畜牧、林业、妇联、人口计生委等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共培训农民20万人。城镇各类从业人员接受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者85%以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达1.3万人次。培训社区居民2.1万人。全县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36个。县科协共组织评选申报国级、省级和市级各类科普项目18个,获得立项实施11个。全县先后有8个单位和个人受到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省科协、省财政厅表彰。
全民科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科普创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车站镇千亩食用菌基地,县委书记梁万涛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主要成效:
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淮海铸造被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永安纺织企业研发中心被省纺织协会认定为豫东纺织检测检验中心。加强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110、村级植保技术服务站、电视电台科普专栏、“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服务组织功能,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生产技术服务。夏邑县蓝天食用菌协会,立足本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积极实施“科技推动、示范带动、龙头拉动”战略,发展食用菌专业村41个、专业户2000户,组建食用菌加工厂14家,带动1万人就业,食用菌年产量2.7万吨,产值1.3亿元,菇农户均收入4万余元。李集镇科技兴农协会适时对会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精心为会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会员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4000余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县现代农业项目连续5年位居全省同行业评比第一,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双孢菇生产技术规程成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加强对全规模养殖技术指导,并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4年以来,该县把科普创建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加强农民培训,助推脱贫攻坚,已完成脱贫人口88202人。其中,2016年完成脱贫退出20个村,减贫人口38000人,占省市下达脱贫目标任务的102.5%。在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观摩评比中,位居全市第一名。去年底,在代表河南省迎接全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中,其经验和做法得到了考核组充分肯定。
(商丘日报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平台专稿 记者 韩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