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驻马店6月25日电(记者 王玉兴)在河南驻马店,有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拖着行走不便的腿,经常去各个福利机构,给那里进行康复儿童和重度残疾人送去关爱。他叫张银良,是驻马店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他把造福残疾群众作为毕生追求,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拼搏精神、高尚的人格力量,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把驻马店市残联一跃变成全市先进、全省模范、全国楷模,创造了残联发展史上的辉煌。
速度与激情:一个有担当的开拓者
2013年,市政府将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列入十大惠民工程,建筑面积8736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为了使项目早日发挥作用,张银良在项目前期征地过程中,对不理解的村民挨家挨户、一遍一遍地谈心沟通、做工作,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经常协商到凌晨1-2点钟。为了工程进度,他步履蹒跚的身影,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出现在工地上。这个项目从2013年开工至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张银良到贫困残疾人家,一定要掀开锅盖,看看他们吃的什么饭;撩开被子,摸摸他们的被褥棉花够不够……残疾人有了困难,他第一个赶到,他的心很大,里面装的是全市残疾人的喜乐和温饱。
张银良患小儿麻痹走路有困难,但驻马店196个乡镇、办事处,2871个村委、社区,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就是凭着这股劲儿,目前全市已建立51个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3个日间照料机构,实现了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的集中供养。建立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3个,市级5个,县级20个。
在全市196个乡镇办事处,配齐了乡镇残联理事长,在全市2871个村委社区都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先后出台了40多个推进残疾人工作的文件……就像滚雪球一样,“滚”出一个完善的基层残疾人工作网络,基层残疾人组织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做残疾人工作不容易,必须有“死缠硬打”的精神。比如为聋儿做人工耳蜗,有一次名额都分派完了,从边远地区又来了一对老夫妇,小孙子已经3岁,正是植入耳蜗最好的年龄……于是张银良跑到省里争取了十几次,最后终于争取下来一个名额。
“对我来说,让更多的残疾人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在他的努力下,驻马店市更多的残疾人走在了奔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上。
实干与奉献:一个有作为的孺子牛
“我们安排工作就是‘一根竿子插到底’,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事,达到什么效果。”张银良说。
为全面提升为残疾人服务水平,让广大残疾人充分感受到关怀和帮助,残联打出五套“组合拳”,确保工作实效。在精神帮扶上下功夫,实施文化助残。
市、县、乡、村四级残疾人组织建立爱心书屋300多个,举办残疾人文艺汇演、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作品展,学校和社区义务为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为1300多名困难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提供就学资助;科技工作者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发挥文化的教育激励作用,传递精神正能量,教育、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
张银良带领全市残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真帮真扶”的有效途径。重点从提高残疾人技能上下功夫,实施就业帮扶。每年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参加过的盲人按摩和电脑培训的残疾学员都被抢聘一空。
张银良积极倡导实施产业基地帮扶,带动和辐射残疾人就业,把残疾人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在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驻马店市做典型发言,做法在全国推广。
梦想与追求:一个有大爱的领航者
2012年春节,一封特制的信飞到了张银良的办公桌上。一张剪裁过的红纸作为信纸,寄信人为它精心装饰了金边。
信中写道:“敬爱的张理事长,我叫秦志军,是驻马店市残联职业技术培训班毕业的第一期学员。我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由于身体残疾,我成了家庭的负担,我想到过自杀。在我生活无望时,是您让我学习了按摩技术,如今,我已开办了一家盲人按摩服务室,从来没有挣过钱的我,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我永远忘不了你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样的信张银良经常都能收到,像这样的默默付出,张银良一直也在坚持着。遍布全市九县一区残疾人服务中心,无不凝聚着张银良的心血与汗水。
2012年6月28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理事长王新宪特别邀请张银良在中残联中心组学习会上,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残联做先进经验介绍。随后,他又在甘肃召开的全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在张银良的积极呼吁下,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全市乡村建立康复室190个,规范化康复站2329个,配备康复器材1万多件,为近10万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分别提供了医疗康复、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咨询转介等服务。
在驻马店,常常会听到残疾人说:“银良理事长是我的好朋友,银良理事长是我的好大哥。”这是他做人的原则,也是他自强不息、服务为民的人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