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北宋古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再次把开封与沿线城市联系在一起。开封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呈现出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大开放、大合作、大交流、大融合的良好局面。那么,我市是怎样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开封带来了什么?
融入
“一带一路”大格局
开封是八朝古都,曾是北宋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城市。《清明上河图》中所展现的繁荣景象,正是1000多年前开封的真实写照。 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这个伟大构想,再次将古都开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古老的开封大地再次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着力抢抓的“三大机遇”之一,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努力成为经济带上的一颗耀眼明珠。我市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与境内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促进商贸、产业等更广泛领域的合作共赢,让开封在“一带一路”中更出彩。
2015年9月2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这个由中国媒体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多、到会外国媒体最多的全球性媒体论坛上,时任市长侯红应邀作主旨发言,并走进论坛多媒体采访室,接受人民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畅谈开封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思路等,受到广泛关注。
要抢抓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商贸合作,争取把现在的开封打造成“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战略支撑点、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站、一个重要发展增长极。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开封拥有六大优势:历史文化的禀赋优势、战略的先导优势、快速发展的信心优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要素供给的空间优势和安商亲商的环境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开封将借力“互联网+”,突出开封城市个性,创新发展“文化+‘一带一路’”,充分挖掘开封得天独厚的宋文化资源,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支持文艺团体、文化企业开展境外商业演出和文化贸易……清晰的发展思路、独特的发展优势、强大的信念、坚定的信心,让海内外对开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刮目相看。
思路已经明晰,如何实施?我市向专家智囊取经。2016年11月29日上午,河南发展高层论坛——开封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充分发挥我省社科理论界“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专题研讨开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张占仓、谷建全、王永苏、李政新、耿明斋等8位专家作了精彩发言,就开封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对策和建议。
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其战略定位是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使河南自贸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我市精准把握二者之间有机、联动的逻辑关系,在制定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实施方案时提出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开封的新视野、新路径,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全市新一轮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喊出“潮起‘一带一路’ 商聚自贸开封 ”的响亮口号。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扎实推进各个领域开放工作,谱写开放发展的新篇章。
丝路“朋友圈”越来越大
千百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悠悠,记录下沿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千百年后的今天,在丝绸之路上,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仍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亿万旅游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很多开封人感觉到,身边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他们身背旅行包,手持相机或手机,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他们用眼睛记录开封独有的魅力,用心灵感受开封历史的厚重。“开封是一个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的地方,这座城市的历史让人羡慕,城市风貌更是令人着迷。”8月26日,来自俄罗斯的游客瑞莎在结束了短暂的旅行后,话语里对开封充满了留恋。
作为北宋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城市,开封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开封与丝绸之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开封因丝路而昌盛、丝路因开封而绵长。
因此,当开封市政府、河南省旅游局发出建立“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倡议后,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积极支持和响应。2015年10月,“一带一路”30多个沿线旅游城市代表齐聚开封,经过广泛交流和友好协商,决定成立以“新丝路、新旅游、新合作”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进一步提高沿线旅游城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立以来,在旅游发展、节庆活动、旅游品牌培育、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客源互送、媒体宣传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交流。
经过近3年的发展,目前,“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的入盟城市已达43个,其中国外城市达到8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活力,也成为旅游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2017年,开封市旅游总人数突破5800万人次、增长了13.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90亿元、增长了21.2%,其中境外游客突破了30万人次、增长14.1%。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带,也是文化路。从艺术展、发展论坛到文艺演出、研讨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作为北宋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开封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客之歌悠悠,客之味长长,我们相约一个家。2014年10月,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在开封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名客属乡亲欢聚古都,寻根谒祖,恳亲联谊。
2015年12月,开封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俄罗斯鄂木斯克市开展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是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其间,开封代表团与阿拉木图市签订了《开封市与阿拉木图工商会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决定重点推进在旅游以及食品加工、畜牧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与鄂木斯克市就商务合作、进出口、教育交流、青少年交流等领域8个合作项目签署协议。
2016年6月至7月,按照文化部的部署和省文化厅的统一安排,市杂技团演员一行10人随省文化厅组派的河南文化艺术团赴非洲塞舌尔、马拉维、津巴布韦三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文化交流,将厚重的开封文化带到非洲。
一缕茶香客来如云,一曲茶歌四海一家。2016年10月18日,被誉为茶业界的“奥林匹克”、世界茶业界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开封举办。研讨会以“弘扬丝路精神,再创茶业辉煌,兼论中国宋代及开封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00余人参加研讨会。
在“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立以后,为更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倡议在开封成立“一带一路”旅游城市媒体联盟,搭建媒体联盟平台,实现联盟媒体合作共赢。联盟依托丰富的新闻报道资源,在新常态下推动“一带一路”旅游城市传媒业的发展,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封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推动着古老的中原文明与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开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拓展了空间,有力促进了开封经济建设和发展。
“开封制造”加速挺进“一带一路”
初秋时节,记者在我市西区一家企业看到,一台台机械正在厂区整装待发。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80%的产品实现了出口,集中在中亚、美洲、非洲市场。这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给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无独有偶。我市一家生产碳素的企业创开封市有进出口企业以来的历史纪录,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今年前7个月的出口额达到1.648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41.6%,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过去5年,越来越多的“开封制造”打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农副产品(大蒜、洋葱等)、机电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石墨电极、空分设备等)、化工产品(糖精纳、不溶性糖精等)、纺织服装、家具、假发、耐火材料(金刚玉、尖晶石、微粉)、医药(庆大霉素等)等8大类涵盖79个品种的开封产品,借助疾驰的一列列郑欧班列、搭载从郑州航空港起飞的一架架飞机,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展现“开封制造”的魅力。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共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双边贸易,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为141714万元,同比增长115.2%,其中出口额139336万元、同比增长117%,进口2378万元、同比增长45.9%。从主要国际市场看,马来西亚一跃成为我市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对日本进出口增幅转降为升,对东盟地区、欧盟地区进出口仍呈增长态势,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大幅增长。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和郑欧班列的建设运行,原来不靠海不沿边的开封,与世界的距离正在拉近,正成长为新的开放高地。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瑞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抢抓“一带一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建设等叠加机遇,争取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赢得先机,把开封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先行区。据海关统计,我市(不含兰考)进出口额从2013年的44154万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46599万美元,5年进出口额累计达220220万美元。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扩大外经企业队伍,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市境外投资备案企业累计超过15家,分布范围扩展到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我市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去年,帮助十一化建开拓了沙特、加纳、孟加拉和越南市场,签约投资项目合同额超过2亿美元。
“一带一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对外交流之路。市外侨办党组书记、主任赵淑芬告诉记者,我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拓展友好交流新渠道。
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等共同见证下,时任市长侯红参加了开封市与希腊萨洛尼卡市建立友好关系意向书签字仪式,并代表开封市签字。双方促进两市友好关系不断发展,共同推动黄河文明与爱琴海文明的友好交流。
2018年6月7日至8日,以“深化地方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2018中国—中东欧国家市长论坛在宁波举行,市外侨办主任赵淑芬率团参加,并拜会了斯洛伐克马丁市市长赫尔恩恰尔、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市市长博克等来自中东欧地区国家的城市政要和地方领导,希望与对方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并收到积极回应。
我市坚持以文化旅游、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合作交流为切入点,开辟与东南亚(东盟)、中亚、欧洲等“一带一路”国家友好交流的新渠道,推动了我市对外开放工作向深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国际影响力。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一个个“开封制造”“开封符号”正阔步迈向世界,闪耀世界舞台。古城开封秉承开放、开拓的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行稳致远。
开放新高度 自信新起点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市全面提高经济外向度、实现开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我市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既要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又要学会借力登高,成为经济带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在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开封而言,是个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和其他城市相比,开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优势。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就要学会利用这条“带”。对开封来说,就要利用好新欧亚大陆桥、利用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一带一路’建设为开封带来了一个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契机。郑欧国际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为郑州构建国际陆港,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空铁联运打下了坚实基础,也预示着开封的美好发展前景。大融入、大借力一定能够实现开封大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政协委员王建松对开封的发展充满信心。
王建松告诉记者,开封在做好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借力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其作用最重要的是带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借力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能够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快速升级。航空港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云集,将带动我市的经济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进而提升我市产业结构的层次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同时,我市应坚持人文先行,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彰显开封文化软实力。积极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经贸活动,扩大经贸合作规模,搭建综合性合作平台。我市应注重探索在机械装备、电子电器、精细化工、制药及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领域合作机制,搭建专业性合作平台。
“此外,要建立人才库和风险预警发布机制等,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给企业防范境外风险提供指导。引导企业抱团‘走出去’,做好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生态建设和保护等工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助力开封快速发展。”王建松说。
以古闻名,以新出彩。现在的开封,城市越来越美,文化内涵越来越足。无论身处城市的哪一个角落,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的踏实脚步,以及开封人谈起这座城市时流露出来的骄傲与自豪。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封、一个高度自信的开封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