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11所新建学校集中开学,数万师生共筑幸福校园;“筑巢引凤”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22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宋力说,全区坚持以教育为先,强化投入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全力保证教育投入、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大程度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投资6.4亿元新建桂园路初级中学、桂园路小学等4所高标准区直公办中小学校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提供9750个学位;投资1.07亿元新建乾和、顺和等7所安置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9月投入使用后也将为辖区内的幼儿提供2160个学位。11所学校集中建设、集中开学,为示范区教育冲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新局面,更展现了“示范区速度”。
加足马力 建设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8月1日晚9时,位于示范区桂江路北侧的桂园路小学“试灯”,随着阀门扳动,所有教室内灯火通明。这是该区加足马力 建设好“家门口”的好学校的一个缩影。
从“一纸蓝图”到“未来可期”,这背后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用实际行动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新建学校(幼儿园)项目推进会18次,新建学校筹备工作会议6次,深入学校项目工地实地调研14次......为让11所学校如期交付投入使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度重视,狠抓推进。
同时,为确保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把4所新建中小学校全部纳入“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确保应急状态下项目不停工。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成立教育项目建设专班,每个项目常驻一名负责人进行现场督导,每周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全力确保新建学校如期完工。
以人为本 “家门口”就学很幸福
“新学校太气派了,教室宽敞明亮,装修特别温馨,家门口就学真的很幸福。”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就业的项城人张女士说,再也不发愁孩子读幼儿园的事了。
据了解,随着示范区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子女就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张女士只是受益者之一。为了做好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该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始终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简化手续流程,依法保障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应收尽收,全力提升示范区教育服务水平。
“我们积极步入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努力让广大学子享受同等均衡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朱放哲说。
优化资源配置 “家门口”执教活力足
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怎么建设?该区在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和岗位竞聘制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对4所新建学校公开选配领导班子,建立起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并对现有教师资源进行整合。
同时,通过中心城区统一招教招聘教师122人,通过“归雁计划”选聘教师20名,自行组织幼儿教师招聘147人,注入新鲜血液,优化教师队伍,助力全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通过结对帮扶、名师工作室培育、“青蓝工程”结对等形式,广泛开展指导式、协作式、调配式交流,进一步实现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在区域内的均衡配置。
“我们相信随着优质教育项目陆续落地,民生水平持续提升,教育也将成为示范区最具吸引力的‘金字招牌’。”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晓说,下一步,全区将持之以恒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育人环境,提升治理水平,坚定不移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苗海波 卢涛 姬慧洋/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