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领袖嘱托 向总书记汇报”系列报道丨​红旗渠精神之旗高高飘扬

2023年10月09日10:36

来源:安阳日报

  编者按 2022年10月28日,一个让安阳人民铭记在心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阳视察,对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在古都安阳镌刻了领袖的光辉印记、留下了难忘的温暖记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让安阳人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也让这座千年古都在现代化建设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连日来,安阳融媒记者追寻总书记在安阳的足迹,探寻古都发生的显著变化和深刻变革。我们欣喜地发现,如今的安阳,活力充沛、拼劲十足,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仅牢牢记在心里,也扎扎实实落实在工作中。从今天起,安阳融媒《安阳日报》将陆续推出“牢记领袖嘱托 向总书记汇报”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我市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向总书记汇报,向全市人民汇报。

  红旗渠青年洞游人如织(资料图)

  红旗渠精神之旗高高飘扬

  安阳融媒记者 刘剑昆 郭 荣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习近平

  当叩石垦壤的星火化为穿山越岭的磅礴伟力,劈山引渠的初心就化为为民造福的红色旗帜。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褒扬与热情鼓励,让红旗渠精神传人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红旗渠畔的奋进旋律澎湃如春潮,红旗渠精神之旗高高飘扬。

  承一脉血流淌,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金秋的殷切嘱托激励着红旗渠精神传人。红旗渠畔,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

  今年国庆假期,在红旗渠青年洞和红旗渠纪念馆,很多游客聆听了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讲述的红旗渠故事。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张买江动情地说,“去年10月28日那天晚上,我看着《新闻联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这里评价红旗渠精神,眼泪禁不住涌了出来。”

  张买江今年75岁,他一家三代守护着红旗渠。1960年,他的父亲张运仁在红旗渠工地牺牲。1961年春节刚过,年仅13岁的张买江带着母亲“把水带回来”的嘱托走上了红旗渠工地,直到红旗渠工程建成通水。20世纪90年代,他的儿子张学义成为红旗渠上的一名护渠人。

  有游客问:“张劳模,像您这么大年纪的人完全可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您却经常在红旗渠上奔波,累吗?”

  张买江说:“是红旗渠给了我生命,我这一辈子都是红旗渠的人!总书记站在红旗渠上鼓励我们。我们父子二人要把红旗渠的故事讲好,把红旗渠精神宣传好!”

  红旗渠精神镌刻在一块块太行山石上,融入一滴滴红旗渠水中,渗透到林州人民的血液中。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青年一代正在赓续红旗渠精神,书写红旗渠的时代华章。

  “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做出彩林州人。”9月16日,在林州市的新兵欢送仪式上,临淇社区正在读大学的22岁青年刘依鑫身着崭新的军装,喊出了响亮的口号。

  鲜为人知的是,9月初,他的弟弟刘朋鑫刚从武警甘肃总队甘南支队退役。兄弟俩都是“00后”,又都是在上大学期间报名参军的。刘依鑫说:“我要向弟弟学习,把红旗渠精神带到军营,讲好红旗渠故事。”

  昔日,在红旗渠建设工地,妇女们头戴柳帽,抡锤打钎,抬石推车,与男子汉一起战天斗地,被人们称为“铁姑娘”。

  今天,在红旗渠上,有多位充满朝气的女青年,被人们誉为传唱红旗渠精神的“百灵鸟”。

  “贴在这个废炸药箱上的收据,是红旗渠工地党性原则的合格证,这种较真精神体现的是党性原则。正因如此,太行山上才能诞生‘人工天河’!”在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郑云丽深情地讲述着废炸药箱的故事。

  “作为红旗渠精神传人,我们要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在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郭芳芳讲述红旗渠故事时道出一番肺腑之言。

  郭芳芳在红旗渠纪念馆工作多年。为了把红旗渠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感人,她一有时间就去拜访修渠老人,了解他们在艰难岁月中的奋斗故事。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郭芳芳说,“我们将努力做好红旗渠精神宣讲人,通过新角度解读红旗渠精神、新方式展现红旗渠精神、新载体传播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永在!”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讲解员申彦茹说。她是一名“渠三代”,爷爷修建红旗渠,父亲管护红旗渠,如今她宣传红旗渠。在讲解岗位十年有余,一次次走在红旗渠的渠线上,向游客讲述红旗渠故事,她感到自豪和骄傲。

  红旗渠每年吸引百万游客前来打卡,各地学生研学团队也纷至沓来。“百灵鸟”带着他们漫步红旗渠,赏太行美景,感悟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特等劳模的深情讲述中,在“百灵鸟”的传唱中,大江南北的学子感受着历史征程的激昂,感受着信仰力量的坚定,精神得到锤炼,灵魂受到洗礼,青春张扬着奋进的磅礴力量!

  返乡坚守山村,“领头雁”带领乡亲圆梦

  红旗渠精神传人,眼中总有满天星辰,心中总蕴藏着梦想,无畏高山阻挡,无畏艰难困厄。

  金秋时节,站在海拔1300米的太行之巅,山下风景如画,尽收眼底。在任村镇盘龙山村,“独臂支书”王生有同乡亲们忙碌着,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10年前,王生有面临一个选择。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的大哥王自有,在为村里修路奔波时突发心肌梗死病逝。王生有常年在外做生意,正值壮年却因车祸失去一条手臂,虽经厄运却不沉沦,乡亲们想让事业有成的他回村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有人劝王生有不要回那穷山村,但作为党员的他毅然扛起了全村人的期盼。他带领乡亲们将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继续绿化荒山,种植花椒、核桃、中药材,特色产业越来越红火,乡村旅游业也有了起色。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虽然身体的残疾给王生有带来许多不便,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身为老百姓的领路人,王生有选择用无悔坚守和无私付出,诠释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大山,就是深沟,10个自然村淹没在大山的褶皱里,这就是石板岩镇贤麻沟村。但是,老人们说:“有晓丽在,我们就有依靠。”

  昔日,乡亲们依山而居,把大山当作依靠;如今,他们却把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女子当作依靠。这个女子名叫陈晓丽,年仅34岁,是贤麻沟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晓丽是贤麻沟村人,中专毕业后曾在外就业务工,后与山外富庶之地的一个青年恋爱结婚,并经营着收入不菲的生意。2021年1月,贤麻沟村的党员却将年轻党员陈晓丽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没想到自己能当选。”陈晓丽坦言,“先辈们当年修渠都担当下来了,我既然被大家选中,就要担起这个担子!”

  老人们发愁花椒、小米、蜂蜜等山货销不出去,她主动联系电商。

  通村公路因暴雨发生落石塌方,她带领党员干部组成攻坚小组,把党旗插在塌方处,肩扛手抬,疏通了道路。

  得知陈伏珍老人跌伤,她与村干部火速将老人送到医院。

  村里有山有水,旅游资源丰富。她倡导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借助石板岩镇打造“中国画谷”“高端民宿小镇”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富民产业。

  打造“多彩贤麻沟”,吸引游客到这里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这是陈晓丽一班人的梦想。

  有进山旅游的游客问她:“能坚守吗?”

  “能,坚守是一份责任!未来的贤麻沟村乡村旅游兴盛了,村民会争着返回山里来的。”看似文弱的陈晓丽,话语却是斩钉截铁,一幅贤麻沟山居图已然成竹在胸。

  筚路蓝缕开基业,情洒桑梓有担当

  当年修渠人的传奇,写满艰辛,写满智慧,更写满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情怀。接过红旗渠精神接力棒的传人亦如此,他们不断擦亮红旗渠精神的底色,续写新的传奇。

  生于1948年的李广元虽然只参加过红旗渠收尾工程,却是个具有典型的“红旗渠脾气”的人。他带领村民从服务红旗渠工程的村里铁匠铺起家,建设汽车配件厂、带钢厂,进而成长为凤宝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李广元的“红旗渠脾气”遗传给了儿子李志伟。十多年前,有着12年军旅生涯的李志伟放弃留在省城发展的机会,返乡自主创业。父子二人审时度势,谋划产业转型发展,进军玻纤和覆铜板产业,先后组建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林州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李广元父子,以红旗渠精神传人特有的韧劲、拼劲和博大胸怀,在默默实干中加速腾飞。“起步,与世界同步!”这是他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胸襟。

  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和爱心助学等活动中,他们带领的企业多次慷慨捐款,展现了企业家的担当,展现红旗渠精神传人的奉献精神。

  “弘扬红旗渠精神,当好红旗渠工匠,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大江南北的高楼大厦上!”这是红旗渠工匠的豪情。

  创业在他乡,奉献在家乡。红旗渠工匠中,投资家乡、回报社会的典型数不胜数。

  “我想尽我所能,为家乡的学子们圆梦。”8月下旬,在林州市五龙镇举行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岭南村党支部书记、慈善家郝合兴捐款30万元,现场资助100名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

  这是郝合兴的第几次义举了?人们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他做的好事一件件、一桩桩,百姓数不完。

  20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的郝合兴不甘心家乡的贫穷落后,投入十万大军出太行的民工行列,创办了自己的建筑企业。1997年,他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不拿村集体一分钱工资,要让村民富起来,让村庄美起来!”郝合兴的誓言斩钉截铁。

  他心系乡亲建美好家园,热心公益屡有大手笔,26年来累计为扶贫济困和多项公益事业捐款4000余万元。

  他的奉献不是炫富,而是源于大爱情怀的行动,奉献成了他生命的主题。郝合兴,成为无私奉献的典型、慈善的标志。

  9月6日,林州鼎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振宇来到林州市采桑镇政府,将50万元捐款交给工作人员。

  拳拳赤子心,浓浓桑梓情。万荣奎、万福生、万振宇祖孙三代,40年来初心不改,情系桑梓。据不完全统计,万氏祖孙三代在公益和慈善事业上捐款超过3200万元。

  当地人赞曰:“一门三代慈善家, 爱心传递四十载。”

  红旗渠,流淌着理想之光和奋斗之志,是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之渠”。在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过程中,红旗渠故事是千千万万奋斗者的时代缩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生动。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新的传人接过红旗渠精神的接力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历史的“光亮”烛照新时代,踔厉奋发,正在新征程中出新彩、立新功。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