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动员部署各地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助餐模式,聚焦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居家养老难题,着力提升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助餐”托起老人的“幸福餐盘”
“幸福院+助餐”——
西街村幸福院底色更亮了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这段时间,我市气温较低,但安阳县永和镇西街村的幸福院内却异常温暖。村里的老人在这里可以活动、娱乐,中午还能享受一顿可口饭菜。“为解决村里老人就餐难题,西街村幸福院每天提供一日三餐,每周菜谱不重样,每人每天三餐共4元。目前,在这里就餐的70岁以上老人有40余人。”12月15日,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楚平安说。为了让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也能吃上热饭,幸福院食堂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为了照料好农村留守、独居、高龄等老人的日常用餐问题,永和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率先在西街村进行试点,打造农村幸福院,实行农村助餐模式,让村里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营养健康的暖心餐,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街村幸福院通过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38.9万元,于2017年重阳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楚平安说,“幸福院设有餐厅、阅览室、活动娱乐室等,各室均安装有空调,由村委会负担水、电、气及厨师、管理人员费用,每年花费约5.3万元。”
考虑到老人的消费能力,今年,西街村村委会先后投资2万元用于老人就餐补助,凡是在幸福院就餐的老人均可享受每月30元的直接补贴。在此基础上,西街村村委会还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饺子宴等敬老爱老活动,极大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西街村幸福院已成为解决村里老人日间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问题的重要平台,提供的助餐服务则让西街村老人的幸福底色更亮。
“党建+助餐”——
“妈妈味道”增味幸福生活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12月18日11时30分,殷都区梅园庄街道钢五区社区食堂里,热腾腾的大包子与白菜汤出锅了。食堂内渐渐热闹起来,陆续有老人、学生等前来就餐。
钢五区社区食堂刚出锅的包子(韩玲玲摄)
负责准备这顿午餐的是钢五区社区第一党支部。为做好这顿饭,该党支部的人员提前一天就开始忙碌。12月17日一早,75岁的第一党支部书记邵付占与党支部的党员采购了白菜、萝卜、肉类等食材。因气温太低,面团发酵时间长,他们晚上来到食堂提前和面、备菜。12月18日9时,等党员、志愿者陆续到位,大家分工合作,不一会儿,一个个又大又白的包子就上锅了。
在钢五区社区,参与社区食堂午餐制作的人很多,从周一到周六,每天由一个党支部负责,周日由红色业委会负责,为辖区80岁以上的老人及部分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助餐服务。各党支部把做好“居民餐桌”当成便民服务“大擂台”,比着做、比着干。
钢五区社区党总支将辖区老人就餐问题列入“五星”支部创建民生实践课题,不断创新,在社区食堂开展“妈妈味道”助餐活动。钢五区社区党总支书记万新玲告诉记者,2018年社区食堂就启用了,其间,尝试过很多经营模式。今年9月,为让社区食堂更好服务群众,他们把助餐工作交给了社区的6个党支部、红色业委会及志愿者负责。
“在社区食堂服务的半数以上是党员,‘红色+互助’是社区食堂最大的亮点。如今,助餐服务受到很多居民称赞。”邵付占说。
“企业+助餐”——
居家养老更便捷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我和老伴儿在家,不想做饭的时候就去社区食堂就餐。遇到天气不好时,就在群里接龙订餐,志愿者会送餐到社区。家门口有了社区食堂,天天还不重样,真好!”12月18日,家住文峰区永明路街道京林社区的孙英对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助餐服务连声称赞。
永明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22年6月建成并通过招投标由河南尚百帮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的运营。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运营方了解到辖区老年人对助餐服务有需求,便在该街道名苑社区试点提供社区助餐服务,经过几个月的运营,因提供的菜品丰富、营养均衡、鲜香味美,受到居民欢迎。“按照‘以大带小’模式,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中央厨房并向所辖各社区提供集中送餐服务。现在,我们负责周边7个社区和两个村的助餐服务,每天仅午餐的供餐量就有150份。”河南尚百帮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尚高峰告诉记者。
各社区在日间照料中心设置就餐区域,老年人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就餐。针对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社区志愿者还上门送餐。“我们招募志愿者,一个社区安排两名志愿者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尚高峰介绍。
“企业+”是文峰区开展助餐服务的模式之一。文峰区共建成15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以中心带站点的原则,由各街道办事处自主招标,进行市场化运营。目前,包括永明路在内的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陆续投入运营。下一步,文峰区将按照民政部等11部门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要求,针对老人的实际困难,综合统筹、因地制宜,推动社区助餐服务持续发展,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
“公益+助餐”——
爱心粥屋涌动大爱暖流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在安阳县(示范区)白璧镇中信城西门敬老广场,一个爱心粥屋,三家公益组织,3年多来提供服务19.35万人次,温暖了无数人。这个爱心粥屋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12月18日,记者展开了采访。
2020年5月24日,中信城西门敬老广场的爱心粥屋启用,早餐由忠义爱心粥义工团队提供,午餐由雨花助老服务团队负责。爱心餐对65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环卫工人等群体免费,每餐少则60人,多则90人,中信城社区及周边村庄的老人是这里的常客。“我们在二楼办公,会员是志愿者主体,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爱心粥屋启用的1000多天里,除疫情与恶劣天气外都会准时开门。”安阳县孝善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楚国华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爱心粥屋给大家提供的不仅是热腾腾的饭菜,更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志愿者给老人讲传统文化、红色故事、卫生健康知识,教他们各种技能,陪他们唠家常,就餐前还引导大家做老年幸福保健操,唱红色歌曲,念诵感恩词。
这种助餐模式为何能坚持这么久?“我们有自己的义工团队,有一定的募捐善款。当然,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也给了我们很大支持。”雨花助老服务团队义工张爱香说,“中信城京城物业服务中心免费为爱心粥屋提供场地。今年7月1日,京城物业党支部和爱心企业一次性拿出2万余元用于助餐。爱心粥屋启用至今,不仅有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业主捐款捐物,还聚集了很多热心市民,不时会有好心人来送爱心物资。”
“我们用爱心呼唤爱心,用奉献呼唤奉献,待天气转好就会恢复供餐,弘扬敬老孝善文化。”安阳县孝善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全国最美敬老志愿者刘付贵说。
“志愿+助餐”——
雪天送餐上门暖胃又暖心
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严寒冬日,将热乎乎的饭菜送上门,切实解决了部分老人的吃饭难题。爱心助老服务为老人送温暖,北关区曙光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在行动。
12月16日,受降雪天气影响,路面湿滑,给行人和交通带来了不便,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外出用餐很不方便。当天11时,该中心的配餐员背上保温箱,把可口的饭菜送到每位配餐的老人家。这些老人普遍年纪比较大,有些老人的子女还不在身边。平时,不少老人都是在中心的食堂用餐。这几天下雪,道路湿滑,送餐的订单便多了起来。
“今天气温低,路面结冰,我们特意提醒老人尽量别出门,有事给我们打电话。”该中心运营负责人孙亮说,“最近,每天有七八份送餐订单,由于老人居住比较分散,加上道路湿滑,工作人员每送一份餐,用时都要比平时长一些。”
为了方便大家订餐,该中心工作人员把一周的菜谱发到居民群里,居民可以通过微信或者电话订餐;每天把该中心周边的道路清扫干净,方便居民出行;给高龄、独居老人发送温馨提示,嘱咐老人注意保暖。
“谢谢你送饭上门,让我不出门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曙光小区87岁的路大娘在拿到热腾腾的饭菜后连声致谢。
86岁的张大爷从配餐员手中接过热腾腾的饭菜,不到两分钟,香喷喷的花菜肉片、香菇油菜、鸡蛋西红柿就摆上了餐桌,还有冒着热气的大米饭。“11块钱的套餐,两素一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配餐员还送餐上门,真是暖胃又暖心。”张大爷乐呵呵地说。
网友声音——
让助餐服务更暖心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行动不便的老人尤其是那些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人面临着“做饭难”“吃饭难”的居家养老难题。随着我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的开展,这些难题逐渐得到缓解。如何让老年助餐服务暖胃又暖心?12月18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网友“人间烟火色”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她告诉记者:“我们社区的老人较多,多数是居家养老,有些年龄大的老人确实会遇到‘做饭难’问题,好在现在社区的多数养老机构提供助餐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更需要助餐服务。”
网友“小鱼儿”说:“老年助餐服务可以多元发展,政府部门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如品牌餐饮、外卖平台等,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经营时间、菜品种类、就餐方式等服务细节,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助餐需求。”
网友:“大话虾哥”说:“老年助餐服务也可探索邻里互助模式,多户搭伙、结对帮扶,比如发动社区、乡村的党员干部和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邻里聚在一起,话话家常唠唠嗑,既融洽了邻里关系,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采访中,众多网友表示,小饭碗承载着大民生。应该把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抓实抓好,创新更多服务模式,在完善便民养老圈的同时探索发展社区食堂、老年餐桌、助餐点等就餐形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更便利、更经济实惠、更安全可靠,在多措并举中不断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