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2024年01月02日11:07

来源:安阳日报

  盘点2023,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编者按

  时光匆匆,沉淀了岁月,记录了发展,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很多变化。城市名片为古都增添魅力,城市交通路网日益完善,智慧窨井盖让出行更安全,乡村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无论是城市硬件设施、人居环境,还是地方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我们不懈努力,书写着家乡发展新篇章。

  城市名片为古都添魅力

  甲骨文、特色文创、地方美食激发地方文化新活力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元旦假期,安阳融媒发布了一张甲骨文贺卡,红色背景,上部用甲骨文书写“新年好”三个字,下部是金线勾勒的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峰塔等安阳地标,向大家送出新年祝福。

  提起安阳的特色名片,甲骨文、特色文创、地方美食等是市民眼中的金招牌。前些天,第二季甲骨文识读大会复赛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甲骨文爱好者齐聚我市。去年,与甲骨文相关的重大赛事、新闻等掀起了甲骨文学习热潮。网络上,交流甲骨文的视频、甲骨文复原古代战场、甲骨文版《奢香夫人》视频等圈粉无数。生活中,甲骨文讲座、识字平台、甲骨文体操等,甲骨文在活动与推广中不断发扬光大。一次次“出圈”,让这一“冷门绝学”成为“大众显学”,也让更多人认识了甲骨文与安阳。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创意氛围,一张甲骨文书签、一幅安阳老城地图、一尊青铜器摆件……越来越多的特色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安阳元素带回了家。“近年,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入选‘安阳礼物’。未来,我们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打造更多展示平台,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推出更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讲好安阳故事,提升城市形象,建立非遗会客厅。”河南省甲骨文摹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副会长、河南鼎都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韩书清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安阳美食、非遗项目走进文旅景区与网红街区,成为展示、传承地方文化的新窗口。随着“百年妙真”商标注册,安阳平席馆、百年妙真店、安阳江南包子馆在县前街集中开业,一时间,“安阳味道”香飘古城,成为我市宣传地方特色美食的亮丽名片。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厚重文化是地方发展的“金名片”和软实力,随着我们持续打造城市名片、挖掘文旅资源,将不断激发出地方文化新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

  特色产业带来发展好前景

  “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赋能乡村振兴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前些天,林州市石板岩镇石板岩村、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滑县枣村乡堤上村等18个村入选河南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去年,我市越来越多的乡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研学采摘等特色产业,找到了发展新路径,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很多人都听说过庙荒村、止方村等,在林州,当地建成了“红旗渠人家”民宿853家,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引来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大家去“画家村”赏景写生,到石板岩村感受清幽的慢生活,到下里街村看田园变花园……绿水青山拓宽了乡村振兴路,使乡村的生态名片越来越亮。“如今,作为地方的独特生态资源,绿水青山真的转化为金山银山,美了乡村、富了村民。”林州市民王汀茹感慨道。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特色、体验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市很多乡村开始从研学旅游、健康养老或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着手,发展特色产业。安阳县白璧镇西裴村先后建成了采摘园、美食广场、猪猪乐园、农耕园、文创馆、乡村记忆馆、研学工坊等文旅设施,多渠道扩大宣传,知名度不断提升。

  滑县道口烧鸡、内黄腐竹、八里营香瓜、内黄辣椒、都里花椒、善应鸭蛋……在我市,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发展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有着重要意义。我市制定《关于加快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明确了区域特色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加快发展优质粮油、优质果蔬、优质中药材、优质草畜、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7大区域特色产业重大任务,努力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立足本土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各地特色产品走出乡村,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提供了产业支撑。

  文旅发展进入新境界

  去年前11个月,全市接待游客6674.5万人次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元旦假期,北京的同学要来安阳游玩,我带她到仓巷街和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感受很好。”1月1日,市民王小凯告诉记者。

  去年,我市文旅产业飞速发展,最大的亮点是新增了“洹河夜游”项目,大型实景演出让整座城市沸腾起来,带领游客沉浸式体验安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受一眼千年的奇妙之旅。回想起让人震撼的演出,市民蒋焕之说:“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到安阳,安阳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我市文旅业“出圈”不仅因为新增景点亮,还因为原有景点的美化提升。仓巷街、县前街等古街在节日被装扮一新,“古城夜游”再次“出圈”。同时,我市推出汉服、动漫等表演,增加了游客体验感。实景演出是景区景点主推的亮点项目。殷墟推出的《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汤阴岳飞庙推出的《精忠报国》等演出让游客进一步了解了安阳的历史文化。

  去年,我市实施重大文旅项目32个。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去年“五一”期间冲上全国博物馆热搜第一名,岳飞庙、羑里城完成改造提升。我市举办了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荣获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称号,“洹河夜游”入选2023中国旅游创业创新示范案例,18个村入选河南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培育引进11家文旅规上企业,建成“红旗渠人家”民宿853家。

  在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低空旅游展现新景的同时,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发展。庙荒村、止方村、杜庄村……这些美丽乡村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景观建设、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展露新颜,成为游客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随着文旅业的持续“扩圈”,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深入人心,成为中原文旅新名片。去年前11个月,全市接待游客667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6.3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1.4%、115.6%。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去年,我市完成11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群众出行方式多元化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趁着元旦假期,我和家人乘飞机去广州转了转,在家门口坐飞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1月1日,市民陈静高兴地告诉记者。对我市群众来说,去年安阳红旗渠机场通航是载入史册的一件大事,架起了通往外界的“空中桥梁”。

  安阳红旗渠机场通航,安阳人走出去、外地人走进来更加便捷。“现在去外地很方便,自驾、高铁、飞机,多样选择,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了。”经常出差的市民李雪琪说。

  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既要打通“大动脉”,又要畅通“微循环”。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去年,我市集中力量推进重点点位、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建设,完成11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一条条畅通的道路就像一座座通往群众心里的桥梁,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以前门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修整后路变得宽敞平坦了,去周边商场也很顺畅。”在兴业路南段开门店的商户许贵英说。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我市大力推进德隆街、盖津路、明福街、兴业路等4条配套市政道路建设工作。

  有群众反映,东风路、灯塔路等超期服役道路拥堵厉害怎么办?结合全市雨水管网改造工作,去年,我市重点对东风路、文明大道、灯塔路、胜利路、文峰大道5条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道路建设总长度10.77公里,提升道路面积34.25万平方米,累计投资约1.33亿元。为尽早还路于民,施工单位夜以继日抢抓工期,24小时不间断施工,去年6月底前已全部建成通车。

  去年,我市还续建了安顺大道和文仁街两条道路。安顺大道(曙光路至中华路段)是我市规划城市主干路,已于去年3月完成建设。文仁街(中华路至光明路段)是开祥御龙城和建源绣江南小区配套道路,属重要民生工程。该道路的建成通车,保证了周边群众的正常出行。

  背街小巷整治暖民心

  去年,我市542个行政村硬化道路13500条

  安阳融媒记者 李慧

  龙安区善应镇南善应村南北长约2000米,这里住着958户村民。以前背街小巷没硬化时,只要下雨,出门就是两脚泥。而2023年,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

  “去年我们这儿硬化了很多路,现在路宽敞了,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大家出行也方便了。前几天雪停后,铲车一推,路也不滑了。”1月1日,说起村里背街小巷硬化带来的好处,村民王东枝赞不绝口。

  像南善应村这样让村民满意、让村庄旧貌换新颜的例子在我市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工作中比比皆是。各县(市、区)还因地制宜,修建了不少特色路。安阳县的吉祥巷用上了废旧砖头,林州市的山村道路采用了青石板,殷都区有的村庄小路砌上了鹅卵石……

  2021年,我市全面展开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在前期调研和深入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我市制订了《安阳市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工作实施方案》和《安阳市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工作考评办法》,把实施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与村庄清洁行动、“六清六治”和农村户厕改造等工程深度融合。

  “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2023年就是完成任务的最后一年。”市农业农村局人居环境指导科科长张军毅介绍,“2023年,我市有背街小巷硬化任务的行政村542个,截至当年11月下旬,全市投入各类资金1.6亿元,硬化道路13500条,任务已提前完成。三年内,我市各县(市、区)累计硬化2185个行政村的6.9万条背街小巷,惠及农户30余万户。”

  如今,一场轰轰烈烈的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大会战”胜利结束。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升级

  城市从“面子”美到“里子”

  安阳融媒记者 李慧

  提升市政设施服务水平是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回顾2023年,很多市民发现,在我们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市政设施已逐步升级。27363个窨井盖整治完成,换上“文化新装”,东风路、文明大道、灯塔路、胜利路等22项雨水及26项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完成,我们的城市从“面子”美到“里子”。

  “去年‘十一’假期,我的大学同学来安阳找我,在出行途中,她突然被窨井盖吸引,认真地研究起来。同学告诉我,她去过很多城市,安阳的窨井盖最有特色,也最有文化。”1月1日,市民许女士说,“我们的窨井盖上全是安阳文化元素,很有地域文化特色。”

  和许女士感受一样,不少市民都认为,这些随处可见的窨井盖不仅颜值高,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且彰显了安阳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在市区见到的龙纹饕餮图案窨井盖外,我还见过林州红旗渠精神图案窨井盖、汤阴县周易文化和岳飞精忠报国精神图案窨井盖,各县(市、区)的窨井盖都别具特色,十分有内涵。” 市民黄女士说。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更新的不仅仅是“面子”,更要筑牢“里子”。为避免汛期雨水突降导致内涝现象出现,自2023年2月7日起,2023年度城市建成区雨污水管网改造防灾减灾工程陆续开工,通过对我市超期服役的老旧管网进行更换,对易涝路段上管径偏小、收水能力不足的排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畅通城市地下“动脉”,管网建设总长度54.81千米。

  “雨污水管网改造防灾减灾工程的实施,在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内在品质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家住文明大道安运公司家属院的石女士说,“自从家门口雨污水管网改造后,大家再也不用暴雨前慌着找地方挪车了。”

  构建聚才“强磁场”

  去年,我市为各类用人单位延揽本科以上人才1.96万余人

  安阳融媒记者 李慧

  2023年12月22日,杭州与安阳迎来一场跨越千里的相会,我市“洹泉涌流·招才引智万里行”首站活动在浙江大学举行。活动现场,我市不仅向浙江高校师生推介了安阳“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洹泉涌流”“3+23”人才政策体系、高层次人才引进“1+23”政策体系等人才政策,还诚意满满地带去了我市176家单位的400余个优质岗位以及2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的40个博士后研究岗位,并与浙大安阳籍学子同叙乡情、共话发展……

  而这只是我市创新举措,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一个缩影。从深化“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一岗一房”到打造高品质“直播带岗”特色服务,再到开展“人才夜市”吸引广大人才“星光赶集”……2023年,我市围绕主导产业人才需求,在引进、使用、培养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构建起了聚才“强磁场”、引才“黄金台”、留才“生态圈”。

  “通过‘洹泉涌流’人才聚集计划来到安阳,从‘零门槛’落户、生活补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到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甚至是以后子女入学……可以说从‘到安第一站’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解决了。这诚意满满的服务,最大限度地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在安打拼真正有了归属感。”说起我市的人才引进奖励政策,2022年从江苏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大唐安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做财务工作的黄珂婧感慨道。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抢人大战”,我市一方面创新推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金十条”,建设了6个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专业化引才育才平台;另一方面“内外双修”,强化外联,打造飞地,辐射资源,同时强化内引,汇聚高端,撬动发展。

  2023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为各类用人单位延揽本科以上人才1.96万余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4人、博士后35人、副高级职称以上青年人才等142人、博士91人、硕士2814人、本科毕业生1.66万余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去年,我市完成60个城区园林绿化建设项目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去年12月28日临近中午时分,天气回暖,在紫薇大道与朝霞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口袋公园内,市民赵银柱正在遛弯。他告诉记者:“这个小公园虽然不大,但是离家近,出门就是公园,旁边就是菜市场,购物、锻炼身体都很方便。”

  赵银柱所说的公园是去年新建成的一个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是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去年,像这样的口袋公园我市共建成17个,有效提升了绿地景观质量,扩大了群众活动空间。

  如果说口袋公园尽显方寸之美,那么大型公园则能很好地体现城市品质。去年,我市新建示范区飞行营地公园、茶店河风光带体育公园、茶店河风光带民生大道体育公园3处大型公园。目前,三个公园正在有序施工,将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园绿地。

  如果说公园能展现城市的多个“绿面”,那么绿廊则描绘出城市的多条“绿线”。我市突出抓好城区道路路侧绿地绿化工程,打造城市绿廊,联通城市绿道。去年,全市完成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西侧、光明路西侧、辛安路、锦泰东大街等绿道建设12.5公里,进一步完善了绿道系统。

  园林绿化不仅装点绿景,还能造就风景。利用年度重要时间节点,我市按照“甲骨文”“汉字”理念,去年建设花境11处,完成人民大道绿地增植紫薇项目及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贞元广场、滨河绿地等植物景点建设,营造出自然生态景观。同时,我市完成立体绿化长度2800余米,丰富绿化层次,增加建筑艺术效果。

  “去年,我市建设提升绿地面积45公顷,完成投资6846.12万元。目前,年度63个城区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中,60个已完工,3个正在有序施工。”市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围绕“十四五”规划,结合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围绕南万金渠、西区截流渠等重要水系及道路打造一批绿化景观。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