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办剧团,看戏还管饭!郏县这处文化大舞台火了

2024年04月23日15:5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4月18日,郏县茨芭镇棋盘村西的龙王庙前人声鼎沸,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远处的戏台前,许多老人早早坐在台下等待大戏开演。戏台前的树荫下,不少前来看戏的人还端着碗在吃饭。“在这儿看戏真得劲,看戏还管饭,戏唱得好,饭里还有肉。”前来看戏的该镇后李村村民李汉兴说。

今年的4月17日是棋盘村三月初九庙会日,每年这个时候,村民邢会秧都会请剧团在龙王庙前唱几天大戏。但今年与往年不一样,一是在庙前建起了一个固定的文化大舞台,二是唱戏的剧团是邢会秧自己组织起来的。

“年年都要请人唱戏,花钱多不说,毕竟不是本村的剧团,人家演完就走了。要想让大家能经常娱乐,还是得办自己的剧团,建自己的文化舞台。”说起成立剧团的初衷,邢会秧这样说。

茨芭镇曾经是一个戏曲大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镇村村都有自己的剧团,但后来都逐渐停办,不少演员散落民间,一度兴盛的传统戏曲文化也渐渐败落。

2023年3月,邢会秧把想成立剧团办文化舞台的事和好朋友张玉香、王菊梅、薛飘等说了,得到大家一致赞成。

说干就干,几个人分头联系本地有演戏基础的老演员,很快就找来了附近山头赵村的赵敬坤、赵国现,北姚村的吕朝霞,许洼村的王玉珍,邢村的邢友山等老艺人。

通过朋友介绍朋友、亲戚介绍亲戚,到后来连附近汝州市纸坊乡的黄占朝、杜宝生,焦村镇的王增仁、李华权、刘小莲等也加入进来。七凑八凑,居然凑了56个人。棋盘村曲剧团就这样成立起来了。

人是找齐了,但如何能把这些来自不同村子、有着不同经验和演出水平的演员拧在一起唱好一台戏,成为摆在邢会秧面前的一大难题。

俗话说:“能领千军万马,难领戏子两仨。”邢会秧硬是靠着自己的热情、真诚和爱心把整个团队团结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道具,就削根木棍当枪杆,刮个木片当大刀;没有场地,夏天就在龙王庙前的桥洞下排练,冬天在村民闲置的民房里排练;没有经费,邢会秧就自己拿钱管全剧团的人吃饭……从2023年3月开始到现在,一年时间里,除了过春节休息7天外,无论刮风下雨,排练从未间断过。

“剧团里最大的演员已经80多岁了,最小的也已50出头,大家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有的还得接送孙子孙女上学,都是抽空挤时间来排戏的。特别是冬天,不少人骑车来学戏时,脸上都带着一层霜。有一次,齐麦花老师在来教戏的路上滑倒,还把胳膊摔伤了。为了演戏,大家都付出了太多太多。”说起办剧团的艰辛,邢会秧一度哽咽。

一年来,剧团演职人员的吃喝拉撒,都是邢会秧和弟弟邢省伟两个人在支持,包括购买设备、道具、戏服等,已经花了近8万元。

邢会秧要办文化大舞台的行为,也得到了家人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为了让她全身心办好文化舞台,丈夫一个人支撑着在苏州的饭店;女儿女婿捐款给剧团买字幕机和造雪、造雾机;村民也纷纷出力捐款:村民邢天记、王延伟、李占轻、李凤奇、邢发太、邢留太、邢留占等纷纷加入建设文化大舞台的义务劳动中来,村民李召勤为舞台义务焊接了搭布棚的钢架,村民邢现听还把自家的电线捐了出来,附近北竹园村的李光照、北姚村的李占会、王张村的张根义等也经常来帮忙。

“我们这个剧团现在能唱12部大戏,每个角色都有A、B角,即使偶尔有人缺席,也不会影响整个剧团的演出。”邢会秧说。

为了吸引更多人前来看戏,庙会当天,邢会秧组织人员在龙王庙里支起锅灶,做了整整6大锅饭菜,买了800元的蒸馍,用了260斤面条,邢省伟还捐了1头猪和1只羊。

“看戏还管饭”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吸引了五里八村的群众,不少外乡人也都前来看戏。众多戏迷把龙王庙前的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当地派出所还派了2名警察专门到演出现场维持交通秩序。

文化大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台下观众深受感动,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从4月14日开始到4月18日,一连5天的大戏,让附近群众过足了戏瘾。

“我办文化大舞台不图挣钱,主要是想让村里的留守老人们有个娱乐项目,让附近会唱戏的艺人有个表演平台,也算是为乡村文化振兴做点贡献。”邢会秧说。(张鸿雨 李世旭/文图)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