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7日,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要立起文化地标,推动甲骨文保护整理、文创开发、研学旅行、数字应用、交流传播,逐步形成“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的广泛认知。打卡文化地标,“必到”古都安阳;来到千年帝都,“必看”魅力甲骨,请看记者盘点——
文化安阳有看头 沉浸式体验新玩法
看文明:
全方位展示 穿越千年的探索
安阳融媒记者 郭凡
“车辚辚、马萧萧”,3000多年前的车辆是什么样?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馆,首先走进的便是殷墟车马遗迹展厅,这里展示的23座车马坑遗迹,矩阵式陈列,气势震撼。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车马遗迹,还能了解商朝马车的科技知识,甚至还有甲骨文中记载的人与马车的历史故事。让人一眼穿越千年,置身于恢宏磅礴的殷商古战场。
游客在殷墟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屏欣赏甲骨文(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摄)
车马遗迹展厅展示的仅仅是殷商文明的冰山一角。作为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在展览手段和展示效果上运用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予文物、文献、甲骨记载等新的表达方式,给公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游客在殷墟博物馆观看裸眼3D文物展示(安阳融媒记者 郭凡 摄)
在“伟大的商文明”展厅,运用裸眼3D技术,将跪坐玉人、亚长牛尊、青铜面具等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在同一空间生动呈现,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在“子何人哉”甲骨文字展厅,激光投影机投射在复原放大的艺术甲骨造型片上,模拟出甲骨文记载关于“子”的商代生活画面,让甲骨文字中记录的场景有了具象化表现。在沉浸式数字展厅,9组LED屏犹如敞开的大门,让人缓步进入殷商文明,对殷商时期的生产生活、文化军事、占卜祭祀等活动有了直观的视听体验。
“这些新的技术应用让悠久的文物与殷商文明更直观的展现出来,非常有看点,也适合孩子们观看。”周末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游览的市民张女士说,“比如我们在文物展柜上看到,数字虚拟影像技术让静态的文物动了起来,了解到‘觚’是一种盛酒的器具,真正使文物‘活’起来。”
看历史:
与文物对话 感受时空的温度
安阳融媒记者 郝亚伟 文/图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安阳殷墟博物馆展陈的件件珍品背后都有悠久的历史故事,让广大文博爱好者心向往之。6月21日上午,大雨滂沱,但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说,殷墟博物馆启智之旅对他们的吸引力一点也不减。
在“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现场,馆藏珍品铜手型器前围满了游客。铜手型器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造型和精美纹饰,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是一件人手形状的青铜器,手心稍微内凹,手背则微微隆起,手指比例匀称,指关节清晰可见,连指甲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手背上所装饰的饕餮纹更是精美……”讲解员张明月介绍,饕餮纹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纹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在这只铜手型器上,饕餮纹以兽面为主体元素,目字形的眼睛格外突出,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这件铜手型器是在亚长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至于铜手的用途,因为没有文字留下来,专家们推测其功用有“假肢”“权杖”“工具”等说法。
游客在殷墟博物馆看文物、听讲解
憨态可掬的亚长牛尊也是大“网红”。它穿越几千年的历史而来,浑身上下带着历史沧桑感。作为典型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酒具,牛尊体型丰满健硕、四肢短而粗壮,仿佛是一位稳重的长者。它的眼睛炯炯有神,牛角则显得威武而有力,向人们再现了将军打仗归来庆功祭祀的场景。
殷墟博物馆内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漫步馆内,在历史研究中研读历史,在考古文物中感悟文明,这份厚重,浓缩成一条记录商文明的“历史大道”。鼎、簋、觚、爵、钺、戈等一件件造型精巧的青铜器在灯光照射下,闪出青绿色的光;妇好墓出土大量的铜觚、铜爵以及首饰、用品等,王者之气扑面而来;玉熊、玉螳螂、玉蝉、玉龙、玉鱼等可爱的动物形文物,为神秘的商代增添了活力……
每一处文物前,总有游客会抛出各种问题。讲解员底气十足,通过一处处考古遗迹,带游客真切感知历史与未来的对话;透过一件件精美文物,让人们更加珍视文脉的赓续绵延。
看传承:
文字寻根脉 贯穿今古焕新生
安阳融媒记者 郭凡文/图
6月22日夜晚,月亮岛上灯火辉煌,大型沉浸式水上实景演艺剧《洹溯·大邑商》在这里震撼上演。演出以殷商历史文化为底色,以妇好传奇故事为脉络,将“司母辛”铜方鼎、妇好鸮尊、妇好铜钺、嵌绿松石象牙杯四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串联为线,展现了恢宏的殷商文化,给游客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视听盛宴。
游客在殷墟景区观看夜游表演
“绚丽的灯光、磅礴的越鼓、华丽的服饰,带给我非同一般的体验,非常精彩、非常震撼!”演出结束后,市民李先生兴奋地说,“通过这场精彩的演出,让我体验了殷商文化的灿烂辉煌,了解了尘封于历史烟云中的殷商故事,感受到了安阳历史文化根脉的传承。”在不远处的殷墟景区,闪亮的甲骨文字灯缀满枝头,以仿殷大殿主体建筑为背景画布的光影秀交错闪耀,将甲骨文化、字史源流、占卜辞仰、遗址城池、邑商传奇等完美融入殷墟遗址,让游客进门即刻沉浸在殷墟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魅力之中。除了可见可感的视听盛宴外,文化传承更离不开甲骨文这个中华汉字之根。
在殷墟博物馆,甲骨文拼图、甲骨文闯关、甲骨文互动投影等10多种交互体验游戏吸引了众多游客,让公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殷商文化知识。“这种互动非常好,尤其适合孩子对甲骨文的认知和学习。”正在带孩子体验游戏的的市民许女士说。
甲骨文书法、甲骨文广播体操、甲骨文文创产品、甲骨文演艺、甲骨文书屋……如今,随处可见的甲骨文元素已成为我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古老的文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也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文化动能。
看保护:
数智化赋能 古老文字“活”起来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文/图
6月23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里的中国”展厅,墙体上展示着一幅甲骨文组成的画面。当游客按下现代汉字“戈”时,画面中与“戈”相关的甲骨文就会全部亮起。在古今对比中,有趣的甲骨文字被游客牢牢记在心里。
学生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研学
“看,这是甲骨文‘孙’字,大家可以看到,‘子’字旁边还有一个像绳索一样的符号,那象征着子子孙孙,绵延不尽的意思。”此外,中国文字博物馆和腾讯合作,制作了《元梦之星》甲骨文游戏,活灵活现的甲骨文字用崭新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王睿告诉记者:“我们除在讲解中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游客解析字形字义,随着技术手段不断发展,我们还会通过网络平台、文字动画片、数字字博等方式,让古老文字与现代科技、文化生活完美融合。”
如何让冷门绝学“热”起来?很多市民会想起曾经火遍全网的“甲骨文还原古代战争”视频与《甲骨文动漫故事:鼎喵喵和鼎小喵》动画短片。如今,我市有很多诸如“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及“博物汉字”等学习甲骨文的线上平台与工具。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实现甲骨文的立体化、全方位呈现,带动甲骨文“活”起来、“火”起来,增加了人们的学习兴趣。
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4500个,释读的占三分之一。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掘这份文化遗产是对甲骨文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缀多多甲骨缀合软件、甲骨校重助手等工具陆续上线,甲骨文研究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飞速进步。“以触摸、体验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对话交流,有助于人们领略汉字之美。新形势下,唯有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将甲骨文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大众化传承,才能推动中国汉字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魏文萃说。
看研学:
沉浸式体验 高冷绝学“热”起来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文/图
“你们看,没想到这小小的甲骨上竟刻了这么多字!”6月21日,河北工业大学的学生团队从天津到安阳研学,首站便是参观殷墟博物馆。该校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吕羽烁感慨:“之前听说殷墟博物馆大气恢宏,今天真是不虚此行。馆内处处可见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给了我很多启发与灵感,对于日后的学习设计有很大帮助。”
大学生到殷墟博物馆参观学习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近年,我市积极推进研学旅游工作,吸引了来自国内多地的研学队伍。寻找甲骨文了解汉字源头本义、诵读《诗经》“商颂”中的篇目、舒展身体跳文字韵律操……研学活动在我市各个景区、博物馆不断上新。安阳殷墟景区研学部老师刘珊珊告诉记者,丰富的活动增加了研学旅游的趣味性,给孩子们带去了多元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玩中学,加深了对甲骨文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研学
暑假将至,我市即将迎来研学旅游的又一高峰。最近,中国文字博物馆社教部的工作人员已经为即将到来的研学团队准备好了一系列文化盛宴——甲骨文书法课程、非遗技艺体验、国潮奇妙营、我是小小讲解员、少儿专属剧本杀等,丰富了暑期生活。目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包含三类研学套餐、六个研学系列、九个研学环节在内的“三六九”式研学课程体系。“随着研学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断创新课程体系、提升研学导师水平,让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学文字历史、听文字故事、品文字精神、悟文字道理,让历史文化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文化、潮流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教部培训科副科长杨小玉说。
看文创:
满满文化味 有颜有甜又有趣
安阳融媒记者 郝亚伟 文/图
6月21日上午,暴雨倾盆,殷墟博物馆“礼文宫”内甲骨文文创雨伞十分抢手。
游客在选购文创产品
“这把伞小巧玲珑,外观雅致,寓意祥瑞,还特别有文化!”来自广东省的大学生游客张欣妍握着精心挑选的文创雨伞激动地说。“礼文宫”工作人员介绍,馆内推出“中国”和“大吉大利”两款甲骨文文创雨伞,除了有甲骨文图案在伞面上星罗棋布,设计师还把传统青铜器造型和纹样汲取出来,以细腻考究的笔触重绘精美雨伞花纹,兼具传统审美与现代艺术风格。
在“礼文宫”,依托文物、文化开发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兼具收藏性与实用性,深受游客喜爱,成为诸多游客“打卡”殷墟博物馆的必备伴手礼。甲骨文冰箱贴、青铜纹饰手链、甲骨文服饰、甲骨文笔记本……款式多样的文创产品,一眼看去,满满都是殷商文化。
博物馆文创是链接大众与历史文物的纽带。随着“博物馆热”在我市持续升温,备受瞩目的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还有一系列融合了甲骨文元素的文创美食。“亚长牛尊雪糕,不仅造型可爱,味道也不错,咬一口都是历史!”文创雪糕使来自河北省的游客王女士在享受生活“甜滋味”的同时也了解到更多的文物知识。馆内的子飨餐厅、甲骨文咖啡屋更是吸引游客停下脚步,品一品咖啡,尝一尝甲骨文面,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把甲骨文字印在面条上,面条煮熟之后,文字不散、面条不糊,十分劲道。上面还有‘大吉大利’等祝福语言,感觉吃了满满一碗福气,点赞!”游客李女士竖起大拇指。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创商店内,甲骨文钥匙链、小仓颉盲盒、青铜纹饰手链……不同款式的文创产品归属于甲骨文、IP小仓颉、文字溯源首饰等不同系列,而不论哪个系列的文创产品,都以古文字、古文物为蓝本进行文创后设计出的新品深受游客喜爱。
如今,我市丰富的文创产品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传播方式,让文物的历史文化意涵进入大众日常生活,向公众传递蕴含在其中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也为大众讲好文化安阳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