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11月28日,风高气爽,艳阳普照,位于南召县城北面的国储林城北基地弥散着淡淡药香,一层层梯田里种植的2万多亩野菊花进入采摘、收割期,黄灿灿的野菊花绽放着锦绣芳华,一望无际,美不胜收。56岁的南召县城郊乡贾沟村村民靳德营,在国储林基地务工4年,去年以来主要从事野菊花的种植、管理、收割,每年务工收入4万余元。当天,和他一样,来自周边6个行政村的30多名村民,正在忙碌地收割、装卸、运输菊花。
南召县城北侧的国储林城北基地,辐射周边2个乡镇、6个行政村,项目区建设面积11600余亩。靳德营所务工的追梦岭项目区为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栽植树种为五角枫、元宝枫、皂荚、玉兰,利用林地空间,林下种植连翘、芍药、菊花等6500亩中药材,其中,连翘种植4000亩,年可实现综合效益500万元。国储林林下经济和中药材种植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建设一个基地,培育多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南召县国家储备林项目规划建设面积 30 万亩,总投资 15.37亿元。南召县以国储林项目为载体,依托项目工程建立完善了林(国储林主体工程),果(建设特色林果5000亩),药(林下种植中药材2.25万亩),菌(建设年产2000万袋富硒香菇生产线),游(森林康养、乡村旅游)五大产业体系。
南召县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8年6月注册成立的,公司承担着国储林项目,5年来累计栽植玉兰、五角枫、辛夷、杜仲5.5万亩,已建成鸭河口水库基地、育苗基地、城北基地、红梨基地、丹霞基地、云泰基地、白河基地等七大项目基地。项目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林下种植中药材22500亩,其中栽植菊花7100亩、连翘1万亩、百合600亩、芍药1200亩、桔梗1600亩、刺梨2000亩,昔日环鸭河口库区的荒山秃岭变成一座座“绿色银行”,项目区所在的8个行政村,通过入股森源公司,年集体收入均在8万元以上,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国储林项目年实现综合效益3000多万元,成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南召县扶持和培育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和组织化优势。河南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林下种植、林药间作等模式,在全县种植伏牛山石斛、白及、重楼、猪苓、菖蒲、百合、黄精、青钱柳、娑罗树等名贵中药材9600亩;其中,在乔端镇云霄曼连片种植3400亩,在板山坪镇樊楼村、上楼村、白土岗镇养马坪村连片种植4700亩,带动周边600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3000 余亩,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公司分红,200户每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
南召县连续多年开展“中药材杯”“辛夷杯”“花卉苗木杯”竞赛活动,对高效生态林下经济、林药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好的乡镇给予重奖。林业部门积极与相关银行开展合作,创新以林权为抵押,开展贷款担保服务,目前已实现贷款1.6亿元。同时,利用各类涉农整合资金和衔接资金,重点支持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农力强的南召县森源公司、河南联源公司、锦天园林公司、国际玉兰花木城等林业经营主体,共投入资金1.2亿元。仅森源公司就使用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
近年来,南召县立足县情实际,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紧紧抓住林业经营主体这一抓手,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积极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游、林+禽”等“林+N”模式的实施,成功实现了林业产业与特色种植、生态养殖、观光旅游、森林康养的多形式、多层面融合发展,形成了林农工复合经营、上中下立体开发、长中短有机结合,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据统计,目前南召县林下种植63万亩,参与林下种植的农户7.1万多户,林下种植产值19.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以菊花、连翘、石斛、桔梗、白及、黄精、猪苓、重楼为主的中药材21万亩,产值6.2亿元;林下养殖柞蚕30万亩,产值1.2亿元;林下养殖虫草鸡、鸭、牛、羊等40万头(只),实现产值2.8亿元。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县”、“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薛小磊 廖涛 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