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年来,在淅川县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小微企业正搭乘创新融资协调机制的快车,加速驶向发展的新征程。
据了解,淅川县安舒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领域精耕细作七载,近期却在扩大规模的关键节点上,被资金短缺的难题束缚了手脚。企业负责人眉头紧锁地说:“订单纷至沓来本是好事,可购买原材料和加大研发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偏偏之前的贷款又即将到期,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如山般沉重。”
幸运的是,淅川县商圣街道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至淅川工行。该行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县协调机制专班与淅川工行携手深入探究该企业经营状况,最终认定其符合协调机制五项基本要求。很快,工行淅川支行通过协调机制专项贷款为其成功授信150万。“工行的150万元宛如一场及时雨,让我不再受担保难、融资难问题的困扰。”企业负责人难掩感激之情。
同样受益于这一协调机制的,还有淅川县仙醉鹿源养殖有限公司。这家位于淅川县上集镇草庙沟村的小微企业,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梅花鹿、仙鹤、香猪等珍稀动物的养殖、观赏、加工与销售。近年来,随着业务版图不断拓展,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对资金的渴望愈发强烈,急需资金助力日常运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并加强市场推广。农商银行工作专班闻风而动,主动上门走访,深入钻研相关行业知识,细致分析业务模式,以专业的素养科学研判企业融资需求和信用风险,并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客户资料提交和放款全部流程,成功为企业提供了700万元的信贷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公司负责人李登川由衷赞叹道:“淅川农商银行为企业着想,火速行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什么是雪中送炭。”
这些成功范例背后,是淅川县精心打造的“1+2+N”融资协调模式在发挥关键效能。该县金融监管支局、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税务局等多部门强强联合,迅速组建起一支高规格且专业化的工作专班。此模式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为引领,紧密联动“融资需求申报清单”和“小微企业推荐清单”两张清单,依照网点所在辖区实施网格化落地归属,安排专人负责上门对接、收集材料并开展现场调查,保证每一份贷款申请都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处理。
不仅如此,淅川县还借助“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依照合规持续经营等五项精准标准,对县域小微企业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精细筛查。围绕中心广场、上亿广场、工业园区等核心区域,遵循“一园一方案”“一企一策”的原则,聚焦担保方式、额度等小微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力宣传政府普惠金融政策,为各类商户及小微企业呈上多元化金融服务大餐,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
截至当下,淅川县在这一创新融资协调机制的推动下,成绩斐然。共发放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贷款1049笔,金额近1.4亿元。其中,申报清单数、推荐清单数两项指标在南阳下辖县区中均居首位。淅川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无疑已成为县域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后盾,更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淅川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照亮小微企业前行之路,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薛小磊 代猛 杨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