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源头化解丨当亲情遇到借款 看调解员如何巧修裂痕

2025年01月02日14:2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遇到亲戚之间借款,基于信任与亲情,出借方慷慨解囊,只盼对方能渡过难关。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借款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长期不还便容易生出诸多嫌隙。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且看中牟法院调解员如何用调解来修复亲情的裂痕。

据了解,原告与被告是关系非常好的亲戚,2014年被告承包工程,由于资金紧张,聊天中被告向原告无意之间透露出自己的工程缺乏资金。原告也告知被告自己正好有存款,要是确实困难可以借给被告,于是双方约定了一分半的利息,原告还亲自将借款送到了被告的工地,被告承诺工程结束就还本付息。

后来,被告的工程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投入的资金也无法收回,被告因此欠了一身债,原告知道被告的处境不好,声称愿意免除被告的利息,只让被告偿还本金就可以了,但是被告仍是分文未还。原告急需用钱,被告却屡屡拒绝,原告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偿还本金及利息。

中牟法院将案件委派给郑庵镇调解员魏书文,了解案件的情况后,调解员先约了被告到场调解,调解中明显感到被告对调解的排斥,但是调解员还是很耐心地开导他:虽然你投资失败,但是你的亲人却一直为你着想,咱也不能一直逃避吧!


调解员的话让被告深吸一口气:“我不是不想还他,一来现在确实是没啥钱,二来原告以前都说不要利息了,现在又要,我给不了。”

调解员看出来被告似乎是在和原告怄气,认为调解不能心急,得让被告心甘情愿履行才行。于是调解员从人情关怀到做人原则再三劝说被告,经过多次耐心沟通后,被告终于表示愿意接受调解。紧接着,调解员约双方现场协商,开始时原告坚决要求被告支付本金及利息,且诉讼费也得被告承担,而被告一再拒绝。见调解工作无法继续进行,调解员将原告拉至一旁,从情理法三个角度再次开导原告。

原告思虑片刻,主动放弃利息,被告此时也有所触动,通过双方的再三协商,最终被告愿意支付原告本金10万元及利息,原告看到了被告的诚意,愿意宽限被告半年的还款期,最终双方顺利签订调解协议,亲情的裂痕也在此刻得以修复。

【调解心得】:在调解中,以情促和、情法并举是化解案件的优选手段,故调解员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的初衷,多次与双方当事人电话沟通,多角度释法说理,耐心向双方讲明相关法律规定和法律后果,并从亲情角度耐心引导当事人逐步敞开心扉,拉近双方的距离,最大程度取得双方当事人心理上的认同,从而通过亲情力量将案件的调解意向渗透给当事人,帮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弓少颖  李晓)


编辑:林辉  审核 :何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