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1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中国摄影小镇1个,2025年春节8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7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868亿元……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亮眼的文旅发展成果,描绘出河南省方城县文旅发展新画卷。
文旅产业是富民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近年来,方城县锚定“文旅强县”建设目标,以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聚焦文旅新业态,在品牌打造、景区建设、产业融合、宣传营销各环节“深耕细作”,方城文旅实现了更有内涵、更具影响、更高质量的发展。
实施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底色”更浓。方城历史悠久,缯国文化、楚汉文化以及2024年入选国家十大考古新闻的方城夏文化在此融合交汇。凭借厚重文化底蕴,方城依托丝绸之路、长征、长城三大文化带,东、南、西、北四条文化旅游线路构筑起“一心三带四大支撑”的全域旅游“新版图”。
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等全产业链要素,方城持续推动旅游产业补链延链,不断塑造出“文旅+工业”“文旅+康养”“文旅+研学”“旅游+文创”的全域旅游新IP,方城全域旅游魅力和吸引力愈发凸显。
放大品牌效应,“方城文旅”出圈出彩。“中国培育钻石之都”“中国烩面之乡”“中国摄影小镇杨集镇”……从一件商品,到一种美食,再到一座城市,方城县深耕品牌打造,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加速当地文旅市场“流量”变“留量”。
“早听说方城烩面好吃,今天带着家人慕名而来,方城烩面很好吃,景色也很美。”许昌游客张凤芝一家到方城游玩,“逛吃”之后,她和家人非常满意。
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近年来,方城县聚焦“中国烩面之乡”品牌,举全县之力从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等方面提升方城烩面影响力;依托旅游+节会,连续举办三届烩面文化旅游节,线上+线下曝光超亿次。以美食为纽带,汇聚四海宾朋,促进游客与景区、城市的“双向奔赴”,“方城烩面”已成为方城文旅的闪亮名片。
在做大做强烩面品牌的同时,方城抓住文旅消费市场“后备箱经济”,持续擦亮“中国培育钻石之都”品牌,以“旅游+工业”的前瞻思维,规划打造集研发、设计、会展、销售等为一体的方城钻石港和钻石小镇项目,把地域特色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地域优势,把地域产品转化为吸引客商和游客的地域品牌;开发出方城石猴、方城黄石砚、丹参茶、博望黄金梨等20多类260余种特色文旅文创商品,实现品牌效应与文旅发展相互赋能。
发挥交通优势,赋能文旅腾飞之力。方城境内各类公里总里程达3779公里,郑渝高铁方城站让方城融入省会郑州“一小时经济圈”、南阳“半小时生活圈”,兰南高速、周南高速、焦唐高速在方城开设高速站口6处。焦唐高速方城七峰山收费站距方城两家AAAA级景区仅有500米,便捷的交通优势赋予了方城文旅跃起腾飞,驶向未来的双翼。
凭借交通优势,深化文旅区域合作,是方城文旅腾飞的又一举措。近两年,方城先后与安徽阜阳、亳州、山东菏泽、新疆沙雅县等地以及南阳理工、南阳师院等高校联合开展文旅推介20余场,全力实施“引客入方”行动,全面叫响“方城文旅”品牌。
交通“牵手”文旅,是交旅融合的一种新形式,方城县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区域交通为依托,构建外联内畅的旅游交通路网,文旅产业效能得到激活并逐渐释放。
三环山景点位于方城县杨集镇东北部,是方城“新晋”乡村游打卡地。景点负责人孙建华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当地党委、政府下大力气改扩建辖区旅游路,如今,路修到了山里,光顾景点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作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方城聚焦乡村公路建设,全面打通区域旅游“毛血细管”,统筹全域旅游资源,科学规划路网设计方案,高标准制定道路建设、管护标准。2024年度,累计投资3.7亿元,结合“交通+”模式,按照“一路一景”设计,完成县乡道建设31公里,村道建设125公里,新改建农村旅游路、资源路23.5公里,实现了农村公路畅通全域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