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建安区:做实“检察护企”优化营商环境

2025年03月20日16:4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年来,建安区检察院自觉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经济发展和先行试验区建设的“第一要务”,以“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为牵引,着力“小切口、深挖掘、出亮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检察担当,以检察之力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深入把脉问诊,找准护企“供给侧”

一是树立导向,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为统揽,锚定建安区“强工重农、兴城活商”理念和“工业立区、制造业强区”目标,认真落实上级院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力军”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生力军”作用。二是专题调研,与党委人大同题共答。根据区委部署,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专题调研,走访企业近40家、召开座谈会25次,参与调研、走访、座谈的省区市乡人大代表300余人、企业界人士近350人。积极深度参与人大调研并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该项工作,提出6个问题和5点建议,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智慧”。三是转变理念,与民营企业同心共情。经过深入了解、广泛问需问计,要求全院干警切实强化“设身处地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的大局意识,“换位思考、如我在诉,对涉案企业处境感同身受”的同理之心,“走进法律认识案件、走出法律处理案件”的司法智慧,“当好党委政府法治参谋、推动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的有解思维,以四个层面的理念转变,回应企业呼声、引领涉企办案。

加大办案力度,提升护企“附加值”

一是坚持“办案护企”。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办理各类涉企案件55件。起诉以“名租实骗”车辆为手段专门骗取汽车销售企业的两个犯罪团伙8名犯罪嫌疑人。办理张某破坏生产经营案,依法维护建设企业合法权益,《法治日报》等媒体以“谁对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做了手脚”为题报道。办理督促整治高大林木危害高压线路输电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解决了困扰电力企业十余年的索要“补偿”难题,16户300余棵高大林木全部清理。二是加强“清挂护企”。监督清理涉企“挂案”5件,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有的企业因此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有的企业得以彻底清结、不留“尾巴”。三是强化“治腐护企”。办理内外勾结盗窃某卷烟厂烟丝案件,批捕4人、起诉20人,两名主犯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办理某公司驻境外高管王某职务侵占案,克服境外取证等困难,促使王某从心存侥幸到认罪认罚,退赃挽损130万元,入选全省刑执条线“检察护企”典型案例。

探索高效治理,拉长护企“产业链”

一是深化专项治理。针对办理涉贷犯罪案件发现的“空壳公司”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问题开展检察监督,推动区市场监管局注销吊销32家“空壳公司”,全市集中整治注销吊销114家,获评省院“大数据法律监督典型案例”并入选“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暨民营经济司法保障专项监督白皮书。二是推进检企联系。联合区工商联建立“检察护企”联系站,依托区科工局“工业企业群”对群内350家规上企业进行网上“云宣讲”。在中德科技园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制定《涉案企业走访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常态化护企机制,开展“定制式”问需、“订单式”服务、“预警式”提醒,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三是完善制度机制。以“高质效检察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持续完善“依法、平等、精准”服务民企和涉企办案七项制度。将“检察护企”纳入府检联动重要内容,与行政机关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动、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统筹行刑反向衔接与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精准高效的“检察+”同向发力机制。(魏宏杰)

编辑:林辉  审核 :范弘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