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3月24日,走进新县金兰山街道彭河社区的小黄姜种植基地,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十余名工人正弯腰挥锄,在翻松的田垄间挖掘沟渠,为即将下种的小黄姜苗精心铺设“温床”。这片土地也因为这些忙碌的身影,处处洋溢着希望与活力。
“农业有奔头,家乡有引力,回来干对了!”基地负责人余义正看着眼前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满眼笑意地感慨道。2024年,曾在京津等一线城市经营建筑工程公司的余义正,带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乘着新县农业优惠政策的东风,毅然返乡,投身于小黄姜种植产业。不到一年时间,余义正在金兰山街道金兰社区陈湾组试种的58亩小黄姜就喜获丰收,总产量达15万斤、总产值突破110万元、亩均净利润约8000元。同时,还为周边群众提供3000余人次临时岗位,带动70余户家庭就业,户均增收4000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让金兰山街道看到特色产业的无限可能,也点燃了余义正的创业豪情。
乘势而上的发展蓝图已然绘就。2025年,余义正在白果树、彭河、金兰等3个社区集中连片打造的300亩小黄姜产业带,现已完成整地施肥等前期准备工作。公司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以及“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价格保底”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群众一同投身小黄姜产业,实现公司与种植户携手共进、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金兰街道与余义正精心谋划,计划从塑品牌强根基、夯基础拓销路、延链条提价值等三个关键方向发力,将“小产业”做成乡村振兴“大文章”。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为小黄姜贴上品质“金标签”;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储中心夯实供应链基础,搭建电商直播平台畅通产销路径。更值得一提的是,余义正积极探索小黄姜深加工领域,开发姜茶、姜糖、姜黄素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放眼新县,特色产业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八里畈镇江寨茶园里,茶树长出片片“致富叶”;陡山河乡柳林河村稻菌轮作基地里,羊肚菌撑起朵朵“致富伞”;沙窝镇油茶种植基地里,油茶树结满颗颗“致富果”……这些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正是老区新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从“外出闯荡”到“返乡深耕”,余义正的故事是新县招才引智的生动缩影;从“散种零星”到“规模经营”,小黄姜产业印证了新县“党建引领+村企联动”的振兴路径。如今,老区新县正以特色产业为笔,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时代答卷。(黄珊珊 吴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