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253亿元!古都安阳奏响协同发展新乐章

2025年03月27日14:55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古都安阳的协同发展新乐章

  ——2025安阳市对接京津冀招商引智推介会侧记

  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太行山麓,春雷滚滚,唤醒千年大地;洹水河畔,宏图舒展,开启崭新时代。3月26日,2025安阳市对接京津冀招商引智推介会盛大启幕。这场跨越山川与行业界限的盛会,恰似一场激情澎湃的“双向奔赴”,为区域协同发展奏响了一曲雄浑有力的乐章。

  当承载着历史厚重的甲骨文刻痕与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关村基因激烈碰撞,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都安阳,正以“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的创新理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大战略棋局中谋篇布局,步步为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安阳,作为我省唯一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城市,紧密围绕省委提出的“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以产业链招商为主攻方向,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内开放。通过精心搭建沟通交流的广阔平台,成功吸引京津冀地区丰富的人才优势、前沿的创新资源和雄厚的产业资本汇聚于此。一批又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项目纷纷落地我市,大量优秀人才踊跃加入,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积聚了磅礴力量。

  产业链精准招商

  收获累累硕果

  这无疑是一场成果丰硕、令人振奋的盛会。我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满怀诚意的招商合作伙伴,众多重量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一幅互利共赢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签约仪式现场,热烈而庄重的氛围弥漫全场。电子屏幕上不断闪烁跳动的数字,真切见证着我市与京津冀地区深度合作的紧密步伐——80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高达253亿元!这些数字,早已不再是冰冷简单的符号,而是安阳产业版图重构、升级发展的生动写照。

资料图

  从投资达20亿元的玖一生物靶向抗肿瘤药基地,到斥资15亿元的新能源电子科技产业园,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安阳产业转型升级的殷切希望;从凤宝管业与北京科技大学携手开展的智能冶炼攻关,到河南铁建与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合作的拉杆项目,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从市委人才办与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合作的高层次人才合作项目,到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洹畔英才卡”项目等人才合作项目,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为我市的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些成功签约的项目,犹如一颗颗饱满而富有生命力的种子,播撒在我市这片充满希望与机遇的肥沃土地上,孕育着产业蓬勃发展、升级蝶变的明媚春天。

  此次推介会,我市目标清晰明确,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同时兼顾招才引智、科技研发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等多个重要领域,紧紧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精品钢及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展开全方位、精准化的招商行动。

  八方宾客齐聚

  共绘发展蓝图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庄重,处处洋溢着合作与发展的浓厚气息。130余位来自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商会、协会的重要嘉宾齐聚北京,共襄盛举。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的高屋建瓴、智慧引领,有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王书贵的高瞻远瞩、精准谋划,还有今麦郎集团总经理和成安的深入洞察、专业见解。

  这些来自各界的客商和专家学者,怀着满满的诚意与热切的期待,与安阳共同探讨合作路径、共享发展机遇、共谋美好蓝图,齐心协力谱写安阳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殷墟所在地和甲骨文的故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几十年前,安阳人民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太行山悬崖绝壁间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邓中翰由衷地表示,“在与安阳市委、市政府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中星微技术和我本人深切体会到安阳‘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真诚态度。我们不仅被安阳市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所深深吸引,更对红旗渠所代表的自立自强精神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产才融合新动能

  激发无限潜力

  本次活动还释放出一个极为强烈的信号——“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活动正式发布了我市500余家用人单位近14000个岗位的招聘计划,其中包括102名博士后、129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需求,涵盖了全市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等多个用人领域,吸引着四面八方人才的热切目光,为我市的发展汇聚起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当来自京津地区的博士与安阳本土的工匠热情握手、携手合作,一场关于人才与产业的奇妙化学反应正在悄然发生。我市通过创新推行“双中心”模式,成功实现“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有力推动科技型企业项目孵化落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人才引进工作,为产业创新升级、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添智。

  那么,如何才能将科学家的“科研圈”“技术圈”与企业家的“产业圈”“经济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顶尖、领军人才在学术技术、科研资源、成果经验等方面的强大磁吸效应呢?我市积极探索,通过项目制、双聘制、技术转让、投资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领衔开展产业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合作,成功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全流程服务保障

  发展前景更可期

  项目签约绝非终点,而仅仅是服务的全新起点。为了确保签约项目能够顺利落地生根、快速推进建设,我市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全流程保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制度,确保项目推进过程中一路畅通、毫无阻力;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让项目审批流程大大提速,跑出令人惊叹的“安阳速度”。

  北京温特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兴跃感慨:“去年签约的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这样的效率难以想象!”

  这一系列斐然成绩的背后,是我市积极推行的“三个转变”:从过去广泛撒网式的招商,转变为精准聚焦的产业链对接招商;从单纯以考核为导向,转变为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从各自为战的单兵作战模式,转变为政企协同合作的强大合力。正是这些深刻而关键的转变,让我市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在2024年,我市成功引进省外资金93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534万美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引进各类人才4.8万余人,招才引智成果和质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近年,我市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双招双引”工作摆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战略高度,招商引资筑牢项目根基,招才引智夯实人才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同向发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蓄积起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坐标之上,我市勇立时代潮头,在产业升级的激昂鼓点上奋进新征程,这座融合了历史古韵与现代活力的“古都新城”正强势崛起,这必将成为中原大地上最耀眼的时代注脚。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