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诞生中国三大王朝的古都

2018年10月12日09:1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一城阅尽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有4000余年的建城史、150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重要古都,曾为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还有两个政权曾短暂以商丘为都:529年,北魏建武帝元颢曾在睢阳登基称帝;1232年,金哀宗曾迁都归德府。

  在中国的主流王朝中,商、宋两朝的国号直接源自商丘。商丘又是汉兴之地、汉文化的发祥地。

  商朝、汉朝、宋朝这三大王朝诞生在商丘,三大王朝的开国之君均以商宋故地——商丘为“龙兴之地”。

  古都商丘,魅力无穷。商丘,是一座诞生中国三大王朝的古都!

  商朝最早建都地,也是商文明的起源和传承之地

  据史书记载,商族兴起于黄河下游一带,其始祖名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赐姓子氏。从契至汤,历14代。夏朝建立后,商先公是夏的臣属,随着商族势力的日益强大,渐有问鼎之心。商先公们在夏的周边地带不断迁徙,寻求发展的机缘,并欲取夏而代之。

  商契的十三世孙成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子姓,原名履,字汤),励精图治带领商部落更加强大,历经十一场大战而灭夏兴商,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王朝,并将都城建在“亳”。

  “亳”是商王的都邑所在,它与“京”同义,在商民族的心目中,“亳”就是圣地。古代称“亳”的地方很多,后人根据所在地域方位,把商丘之亳称为“南亳”。

  2015年12月4日至6日,“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关于推进商丘市古都文化研究与发展的意见》中已经认定:“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这里是商汤都亳所在地。”

  商都南亳,雄踞睢水之滨,东望芒砀山,北濒孟潴泽,襟喉关陕,控扼淮海,堪称华夏千年一代名都。

  关于南亳,古有历史典籍记载。商汤都亳,在清乾隆十九年编纂的《归德府志》中就有明确而清晰的记载。《归德府志》将亳城列为名胜类的第一篇。其中,《归德府志》引《括地志》记载:“谷熟西南三十里有南亳故城。”又引《史记正义》曰:“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汉唐谷熟县治为今谷熟镇,原属商丘县,1951年后划归谷熟县,1954年谷熟县撤销后并入虞城县。一般认为,南亳在今睢阳区坞墙镇与高辛镇一带。

  《史记·殷本纪》曰:“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亳,是商汤所建的商代第一都。按《史记》“从先王居”说法,“汤始居亳”在先王(通常认为是帝喾高辛氏)附近。《孟子·藤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汉书》注:“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葛即葛伯国,在今商丘市宁陵县境内,可知汤所居之亳非它,而是商丘附近一带。

  寻商探宋,追梦未已。从1989年到上世纪末,美籍华人、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在商丘十年的寻商探宋,虽没有寻找到典型的早期商文明遗存,但经过几年的勘察和钻探,发现了一座东周时期的古城址,确定为宋国故城,为寻找早商和先商的都城和聚落遗址,提供极有意义的线索。

  商丘的商宋文化,源于商文明。

  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人商业的发源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被誉为“三商之源”和“华商之源”。由于宋国故城的考古发现,商丘深厚的商宋文化遗存和作为“商文明之源”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逐渐为世人所知。

  商文明起源于商丘。由此推导,中华文明起源的众多元素,包括国家起源、商业起源乃至城市起源、文字起源、青铜器起源、礼乐起源、旅游起源,包括姓氏等的起源,都与商丘有不解之缘。

  汉兴之地,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和“汉文化核心圈”形成地

  商丘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丘所属永城市,素有“汉兴之地”美誉。刘邦义释刑徒,斩蛇起义,以永城芒砀山为根据地,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帝业。

  在不足14平方公里的芒砀群山间,分布有汉梁文化景观等众多文物古迹,尤以汉高祖斩蛇碑、汉梁孝王及王后墓最为著名。中国秦汉史研究专家多次到此考察论证,认定永城为汉文化发源之地。西汉梁孝王都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梁国,汉梁文化由此而兴,在此昌盛。

  公元前154年,在西汉梁国一带还发生了一场决定汉朝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史记·梁孝王世家》中记载:“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多大县。”

  为了纪念中美联合考古队和张光直在豫东商丘考古发现宋国故城20周年,2017年9月23日至24日举办“豫东考古与夏商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国际、国内的数十名夏商考古学研究、殷商历史学研究等方面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商丘。中美联合考古队中方队员唐际根研究员在学术发言时曾谈到:“汉代的时候,梁孝王以一国之力抗拒了东方七国,说明梁国很厉害。这个地方曾经有很强大的国家,或者很强大的文明……”

  豫东商丘及豫鲁苏皖周边地区在先秦时期形成的商宋文化基础上,在汉代逐步形成了汉梁文化和“汉文化核心圈”,产生了影响中国及世界两千年的集大成的中华主流文化——“汉文化”。

  两宋龙潜之地,孕育中华文化高峰应天书院

  商丘在北宋被称作应天府。商丘,是两宋龙潜之地,分别是北宋、南宋的“应天之城”“再兴之地”。

  应天府,北宋之前叫宋州。应天之名,来自宋太祖赵匡胤的尊号。应天,是“顺应天命”之意,而宋太祖所谓的“顺应天命”,相传来自商丘的帝喾、阏伯的两次“天命”占卜暗示。

  赵匡胤在后周时为归德军节度使,先去宋州(商丘)城南四十余里的高辛帝喾庙,后去城西南的火神阏伯庙占卜前途,两次占卜结果都是他有“天命”,以后要做皇帝。他从此精神大振,后来做了后周的殿前都检点,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帝位,忆起龙兴之前在做宋州归德节度使时得神灵预示一事,将自己创立的朝代命名为“宋”。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因赵匡胤曾于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宋州为艺祖(赵匡胤)龙兴之地,遂将宋州升格为应天府,仍为京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应天府为南京,成为陪都。

  应天府不仅曾是大宋王朝“龙兴之地”、北宋陪都“四京”,更为重要的是南宋开国之都,并成为大宋王朝“再兴之地”。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赵构于应天府南京城南门外幸山筑“中兴坛”。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皇帝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应天府,又以位列“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的盛名而流传千年。

  应天书院,也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的南都学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宋代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应天书院,繁荣于中华文化的繁盛期——宋朝。应天书院与应天府文化,是商丘古都城文化一个重要的辉煌篇章,堪称中华文化的一座高峰!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商朝、汉朝、宋朝这三大王朝,共同诞生、根植于中华圣人文化的圣地——商丘。

  中原商丘有荣,华夏文明有幸!(白鹏)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