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与菊花有着跨越千年的渊源。《东京梦华录》中对东京菊花有所表述,“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宫廷内外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开菊花会、饮菊花酒”。
寒凝露染,随着菊花的盛开,开封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惊艳登场,绽放出千年风华。短片《诗词里的中国菊》对话开封三位爱菊人士,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他们眼中的菊花世界,在诗词里品读中国菊的脉络与思潮,感受中国菊之美及其所蕴藏的中国之意象。
“拈针行线绡间,菊魂悄然指端”
——见中国菊之美
开封非遗汴绣大师苗炜,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全国轻工大国工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平时深居简出,以刺绣为乐,更喜好宋词书法,兴致之余,能作诗填词。她写《清平乐·白露秋晚》:拈针行线绡间,菊魂悄然指端;她写《醉花阴·清秋重阳》:东篱总有菊香诱,婆娑入夜后。
她对菊了然于胸,先画后绣,在汴绣的一针一线中,将菊花的神韵和气质跃然布上;借助丝线,还原出菊花在阳光下明暗交错的光影,透过汴绣仿佛能嗅到菊花的清丽香气。苗炜老师表示,希望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精心的刺绣,将菊花的娇艳和繁复、菊花的美丽和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中国菊之意象
开封清明上河园的秤主王惠先生对中国菊则是另一种的阐释。王先生声如洪钟,老当益壮,在清明上河园为游客量公平秤、舞文弄墨自成一派风景。书房中悬挂的一幅“人淡如菊”墨宝尤为显著。
他如数家珍地总结了菊花在文学中的三种象征:志士、隐者和勇士。王先生认为,菊花的品性高洁、清雅,正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从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皆寄托了文人雅士对于追求永恒价值的问询和思考。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见中国菊之开封
对于中国菊与开封的渊源,作为菊花文化节最深情的守望者张玉发老师最有发言权。张玉发老师系原开封市园林处副处长、市菊花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发老师对菊花文化节投入了全部的热情,他写,挥毫泼墨,一幅字颜筋柳骨像是菊花盛绽;他拍,捕光捉影,穿过开封大街小巷拍摄万千菊花之美;他编,《菊谱》巨著,一部散发着新时代气息的菊花专著。
张玉发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宝贝,开封历年菊花文化节开幕式的现场照片。他见证了开封菊花花会从最初的小规模,到市级节会到省级节会甚至到现在的国际节会,每年秋天,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经过千年的传承以及连续41届菊花节会的举办,开封的秋天已经与菊花盛会融为一体。
正如苗炜老师、王惠先生和张玉发老师所展示的那样,菊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开封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动,经过千年历史的积淀,菊花已经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深植于开封。我们期待这部短片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欣赏菊花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走进菊花,走进开封,走进满城宋韵。
虽然短片中的主角是3位开封爱菊人士,但他们的故事折射出,千年来,开封人对于菊花由衷的热爱与开封和菊花浓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