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点项目沿太行山高速顺利推进。林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河南凤宝重科智能加工线。林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本报通讯员 高晓锋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水奔腾不息,太行儿女奋斗不止。林州市全面奏响拼经济、谋发展的“最强音”,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林州实践,经济社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2022年,该市完成GDP657.4亿元,同比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54亿元,同比增长8.8%。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9%。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永远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永远是林州人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11月2日,林州市委书记孙建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精神立市聚合力
“林州发展,精神是根本。林州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了‘精神立市’的发展战略。”孙建铎说,作为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精神家园,“红旗渠精神”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对广大市民群众,如果说“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价值追求、一面精神旗帜的话,那么对全市党员干部来讲,“红旗渠精神”是实干担当,更是一种团结协作、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基本准则、思想境界。
全面学习凝聚人心。该市组织四个班子成员和部门单位“一把手”重走红旗渠,现场感悟精神、接受洗礼,各基层党组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1000余场次,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不竭动力。
用足用好红色资源。该市把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作为新时代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域内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干部培训和红色旅游。今年以来,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红旗渠精神营地等累计完成培训1280余期28万余人次,来红旗渠观光旅游人数超过578万人次,红旗渠已成为全国党性教育重要基地和红色旅游知名打卡地。
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联展在红旗渠纪念馆开展,红旗渠文化旅游推介会、红旗渠—殷墟文化旅游推介会先后在郑州、北京、香港等地举行,同时把推介红旗渠精神与全市招商引资推介相结合,在大湾区、长三角组织大型招商14次,开展专题招商80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红旗渠精神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产业兴市强支撑
孙建铎告诉记者,林州市三业并举,努力实现“两个跃升”,即全市GDP总量跃升全国百强县(市)、红旗渠经开区综合实力跃升中部第一方阵。
推进工业跨越赶超。该市立足“一区多园”模式,围绕新材料、精品钢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链,通过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联动“三力联动”,新上光远七期超薄电子布、凤宝重工驱动桥、涌宝特钢钢管精深加工等一批项目,谋划明年重大项目37个、总投资169.1亿元,储备未来五年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430.2亿。“2024年将重点抓好投资30亿元的光远5G电子材料产业园、投资30亿元的林州重机煤机智能制造项目、投资23亿元的凤宝特钢优化整合等‘四梁八柱’项目建设。”孙建铎说。
推进建筑业提档升级。该市发挥“中国建筑之乡”优势,全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总部经济”带动“设计+施工+商贸+劳务”协同发展,实现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迈进。据介绍,今年该市力争建筑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
推进文旅业蓬勃发展。该市深耕“红绿蓝”资源,以“全域式”理念,全力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乡村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研学、培训、写生、康养等文旅产业新业态,特别是把民宿发展作为文旅融合的切入点,狠抓品牌打造、服务保障等11项任务落地见效,目前民宿总数达853家,全市旅游接待突破1600万人、综合收入95.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抢抓机遇谋长远
“要想当好省市‘排头兵’,必须坚定前进方向,聚焦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城乡一体贯通,以前瞻30年、谋划15年、做实近5年的眼光来想问题、做决策、抓发展。”孙建铎说,今后林州将以一以贯之的激情和奋斗,突出抓总抓重抓细,全力打造奋斗林州、实力林州、开放林州、宜居林州、幸福林州,努力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愈加闪耀、红旗渠故乡在新时代更加出彩。
坚持精神立市,打造更有作为的奋斗之城。大力宣传弘扬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优化工作作风,全力拼经济,全面当先进,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全市上下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不断用新的奋斗和业绩诠释和丰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坚持产业兴市,打造更有底气的实力之城。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做好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夯实全市工业经济基本盘;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转型,努力打造全国绿色建材生产基地。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更有活力的开放之城。支持企业当好创新主攻手,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大力实施“洹泉涌流·智汇红旗渠”人才集聚计划,引进一批以创新创业、专业技术为重点的紧缺人才。
坚持城乡统筹,打造更有品质的宜居之城。持续巩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改善、产村融合发展、基层治理提质“专项行动”,积极建设“无废城市”,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成为林州常态。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更有温度的幸福之城。千方百计促进群众稳定就业、增加收入,进一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坚持教育优先理念,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