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 杨瑾 程程 陈毅 金天龙 田萌
安阳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月26日刚刚开馆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更是让这里备受瞩目。
两会期间,总台记者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站副站长何毓灵,听他为大家“解密”殷墟。
百年才挖5% 这个进度是快还是慢?
殷墟博物馆新馆,作为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专题博物馆,展出了青铜器、玉器、甲骨等近4000件套文物,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文物属于首次亮相。尽管展出的文物如此“豪横”,但殷墟的发掘其实只进行了5%。
“5%”这个进度是快还是慢?殷墟还会挖多久?针对这些疑问,何毓灵表示,考古学追求的最理想的发掘状态应是用最小的面积解决最大的问题,而非“只挖了5%”的挖宝思想。
他们是“破解”甲骨文中不可替代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截至目前,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已超过16万片,发现单字约4500个,已释读的大概有三分之一。这些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进入数字时代,科技手段是否可以替代人工去完成甲骨文的释读工作?何毓灵介绍,整体上看,数字时代仍然无法取代古文字学家传统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但科技手段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力量。比如: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甲骨文,无论任何的保存条件,最终一定会出现老化。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整地保留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以及当时古人是如何使用的相关信息。
双向奔赴!年轻人为何越来越爱去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热度居高不下。谈及“年轻人爱殷墟”“喜欢去博物馆”,何毓灵认为,这是一场博物馆和当代年轻人的双向奔赴。一方面,近年来,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飞速发展,在展陈的理念和方法上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需求,打造出了年轻人喜欢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是当下年轻一代不是简单地去满足物质生活,在精神追求上有了更多的要求。他们愿意主动走入博物馆,去看、去了解历史文化。